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外大学生因为社会实践普遍丰富,他们在就业方面显然更容易与企业达成共识。国外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王宏源:大学生在最基本的生存、求职、就业能力方面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了解真实生活、熟悉社会规则、确定自身位置、品味或体验成败甘苦,这都需要他们最大限度地去投入社会实践。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但有实习或工作经历者签约率较高。这些表明,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只有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给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扩大学生的交往面,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市场配置机制不断完善,发达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强调学校、中介和用人企业三者的战略结合。许多成熟市场国家都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战略加以重视,学校、企业以及学生本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了从学生到职场的平稳过渡。以德国“慕尼黑模式”为例,预先就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实践,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二是实行独具特色的“实习生计划”。在美国,很多大公司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习生计划”,竭力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高校与公司、非赢利机构、政府机关合作, 在美国700多所院校展开实施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卡迪拉克计划”,让在读大学生定期到社会中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工作实践中并得到检验。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的高校教育一是可以采取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提前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之尽早成为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职业化成年人。
二是大力构建开放型实习就业服务平台。高校要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社会合作,充分利用各类就业见习基地,及时安排流动性失业高校毕业生到与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参观性实习,或者以预分配就业的方式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竞争力和再就业能力。
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是许多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普遍采取的一种就业方式,它不仅解决了创业者本人的就业问题,还给社会其他人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应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以技术入股、寻求合作和自筹资金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成长创造价值。
生活中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自我激励水平、面对挫折坚持不懈的能力。高校教育应重视情商培养
主持人:据报道,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这似乎应该属于情商教育的范畴。这方面,我们的教育应该说一直很缺位。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呢?
朱新涛:高等教育在帮助青年人进入社会生活,主要发挥两大职能,其中一个就是赋予青年人关于社会生活的意义的思维能力和行为素养。也就是传授给青年人关于社会意义的知识,思考方法、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以期望青年人能够评价和追求真、善、美等,有益于社会朝着正义与进步方向发展、人类集体的精神生活积极向上。
王宏源:“情商”一词可以追溯到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尔,他们发现,一些聪明人无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缺少人际方面的敏感性和技巧。而《纽约时报》科学栏目作家丹尼尔·戈德曼认为,生活中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自我激励水平、面对挫折坚持不懈的能力、情绪管理、适应能力、移情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由此,情商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比智商还要重要。而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在传授大学生最重要的生存、生活、就业的本领方面,在做人、做事、进入社会的最基本的心态、最必要的操守方面均有所欠缺。美国大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就是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社会、感情生活也满载而归。
我国虽然从1993年实行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时起就要求高校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迄今为止,真正开设好这一课程进行系统就业指导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各高校要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一是准确定位职业目标。高校毕业生大多社会阅历较浅,受朋友、家庭等的影响,择业期望值较高。我们的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分析社会的专业需求以及自身素质能力,使其清晰地认识社会。在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等有一个比较充分、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把择业标准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
二是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借鉴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模式,我们的教育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实施贯穿整个高校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及时接触社会,了解就业情况。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综合老师、同学的评价,以及父母、朋友的期望,合理评估自己,确立自身职业发展方向。
三是培养造就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毕业生要适应不断变化和调整中的经济社会,除了在校学习针对某种专门职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更要不断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的训练,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打造稳定就业的坚强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