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关于诗歌:正解或误读
2013年06月07日15:06   来源:江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诗歌是一种柔软的力量

  ——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李琦访谈

  记者 李滇敏

  初夏,诗人李琦不远数千里从北国来到南昌,为“江西省文艺创作人才研修班”讲授“歌词里的诗意”。本以为这个指向性很明确的课题会约束诗意的飞扬,没想到,从俄罗斯苏黎科夫的《草原》到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从李白、王维、王昌龄的送别诗到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从余光忠的《乡愁》到雷平阳的《亲人》……她思承千载,在诗的静美与歌的律动间自由穿梭,以诗人特有的温润嗓音为学员们讲述了文学的情怀之美、意境之美、构思之美、语言之美。

  她说:唱什么样的歌、看什么样的戏长大,与喝什么样的水长大一样重要,因为它们会影响一个人的风骨、气质和才情。

  她说:诗歌写作像擦拭银器的过程,劳作中,那种慢慢闪耀出来的光泽,会温和宁静地照耀擦拭者的心灵。

  她说:一个创造性的写作者千万不要自动进入既有的话语系统。

  她说:情怀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无比重要。

  她说:要爱惜语言、敬重语言,要努力对语言好。

  …………

  课余,记者采访了李琦,这个上午,既是探寻诗意的上午,也是像诗歌一样美好的上午。

  好诗的标准:真诚、动人、有意境

  记者:算起来,诗人的身份伴随您已经30多年了,我觉得您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在喜新厌旧、众声喧哗的诗坛,您好像从来不为身边的各种风气、潮流所动,一直坚持着一种经典的美学追求,我觉得这是需要底气的。

  李琦:我的写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华丽到朴素的过程,就像一条河,在发源地时哗哗作响,流到后来愈渐宽广之时,反而变得平静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有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受过华丽思潮的引诱。那些“名目”、“主义”听着很新鲜,而且容易形成小圈子,你捧我,我捧你,很热闹,但是,随着对生活、对诗歌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意识到,写作其实就是有话要说,人不该对自己说谎。

  倾诉自己的心声,为自己的心灵写作,这几十年来,我体会到,写作的诚意最重要。诚实、真诚的写作,不会受到任何潮流的裹挟。我只是凭着自己对艺术、对生活的感知,跟着自己的心,走到了现在.。

  记者:您的讲课让我觉得,诗歌写作最需赤子情怀。有时候,面对一些花里胡哨、言不由衷的叫做“诗”的东西,我常常疑惑: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李琦:一般来讲,真诚、动人、有意境,应该是好诗的标准。某件事、某种物、某个人打动了你,你再用诗歌的高妙语言传递出去,这就是诗。

  曾经朋友送我一本《圣经》,我认真阅读之后发现它的语言居然非常朴素,我还从我的外国朋友那里得知,不是翻译的问题,它在原文呈现的时候,也是最朴素的。这让我想到,世界上所有的真理,其实都是用最朴素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必要花里胡地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呢?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