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从汶川到芦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检验与彰显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05月21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彰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具有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灾难和风险,中国人民能够迎难而上,在困难中砥砺智慧和勇气,在风险中锤炼风骨和精神,激流勇进,闯过险关,迎来光明而美好的远大前景,靠的是这种精神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要依靠这种精神力量。三次强震后的救灾实践,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它以中国精神的大发扬、中国力量的大释放为精彩亮点,向人们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威力。

5年内三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既是物质文明的重建与发展,又是精神文明的丰富与提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已融入中国精神宝库。大灾显大德,危难见真情,空前的爱心、热流在祖国大地涌动。国家机关减少公用经费支出用于抗震救灾;解放军、救援队、志愿者冒着被滚落山石砸伤的危险,快速向灾区挺进,千方百计搜救伤病员;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舍生忘死,抢救他人;广大灾区群众在人身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不等待、不抱怨,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全国人民慷慨解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伸出援手,其心之齐、其情之切、其力之大,历史罕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因子深植于我们民族的血脉,推动共和国在挑战与逆境中淬火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精神优势。

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展现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党把以人为本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核心价值理念来恪守,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抗震救灾中抢救生命的一次次拼搏,无不闪耀着尊重、珍惜、善待生命的人性光芒。把抢险救人作为抗震救灾的第一要事、把确保群众安危和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安置好群众生活作为第一任务,我们党在抗震救灾中高高奏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时代强音,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三次抗震救灾,尊重生命、关注民生、顺应民意、依靠群众,勾勒出以人为本从理念到行动的实践轨迹。

在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强调,“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要认真排查重点防范区域的灾害隐患,详细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各种预案,尽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了对生命的无比敬重,就有了抢救被掩埋人员的争分夺秒、不惜代价、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就有了亿人共悼、举国同泣的悲壮。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党和政府在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危机的同时,努力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客观需要,在帮助灾区群众快速重建家园的基础上,将民生工程与人民福祉、产业振兴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一些以农民集中居住区为核心、多种功能配套的新农村综合体得到发展,灾区群众自主权和发展权得到充分尊重和最大限度的实现。

(执笔:赵周贤 刘光明)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本版头条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