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国领袖,习近平主要会根据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状况和制度环境进行政策选择,而不会以个人的经历、好恶来选择政策
习近平成为中国主要领导人以来,就法治问题多次发表讲话。结合习近平的讲话,可以明晰,本届政府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这一方略同前几任政府的政策有一定关系,这涉及法治的必要性”﹑“法治的继承性”以及“法治的挑战性”。
依法治国之国策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这首先是因为当前中国所处的形势。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几乎在同时,习近平又指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一方面讲“中国梦”,另一方面又讲“亡党亡国”,这种强烈的话语反差在中国领导人讲话中是少见的,但它确实是中国当前形势的真实写照。
这些年来,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中国梦”已不是幻想。另一方面,中国官员的腐败、社会贫富不均也已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此外,人们的价值观愈益多元,这同改革开放初期万众一心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
而要实现“中国梦”,剪除腐败,调整贫富不均,依法治国是良策。习近平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保证经济的继续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现在大约50%的国内生产总值同国际经济合作有关(2007年曾经达到过大约70%)。法治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保障,因而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保障。
法治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比起其他方式,如搞运动和行政手段,依法治国引起的社会震动要小,人们从理念上对法治比较容易形成共识。这方面,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成功的例子。比如,清末以意识形态大讨论和冒进为特征的“百日维新”失败了,但沈家本脚踏实地的十年修宪是成功的。美国建国初期,移民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要统一人们的思想,只有靠法律﹑制度这些看起来是中性的东西。法律和制度当然不是万能的,却是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