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习近平地方履历:理念与特点
—— 一位新加坡学者的观察
薄智跃
2013年05月03日13:0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治吏:腐败得不偿失、官员要注意跟群众的互动

在习近平地方工作经历中,一直看重“官德”、注意作风,对于治吏问题,他有两方面理念。一是官员要清白,不要贪腐。他提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算好“三笔账”——利益账、法律纪律账、个人的良心账,想清楚,算明白,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他认为腐败得不偿失。他说,细细算起来,我们得到的已经很多了,应该十分珍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受不住蝇头小利的诱惑而铤而走险,去做那些违法乱纪的坏事,极不应该,也很不值得。

二是在作风方面,官员要注意跟群众的互动。在浙江时他曾经批评一些官员“不会说话”,说他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他指出,现在很多官员只会跟上级领导说话,不会跟老百姓沟通。他强调官员要思考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跟老百姓做好沟通,而不是讨好自己的领导。在宁德的时候,他曾在采访中讲到,“刚来的时候,说一些让大家热血沸腾的话很容易,趁大家的劲‘踢三脚’也容易,但是这个劲一挑起来,接着将是巨大的失望,我不能做这种事情。所以,我采取的办法是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但是他在宁德确实也做了一些事情,令人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反腐,第二个就是改造棚户,都有点风生水起的意蕴。

而习近平上任以来的讲话中呈现出来的反腐败的理念,比如,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老虎苍蝇一起打”,都是非常好的提法。但因为暂时还是一种提法,在没有相应的举措出台之前,常常容易被人误解。比如我就听过一个理解,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理解为“把人民代表的权力,关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笼子里去”。这个理解与习主席的意思恐怕差异很大。权力需要制衡,如何制衡权力?需要制度来制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起监督权力的作用的。人大代表的权力不应该是关在笼子里,而是应该放出来,更加大胆地监督权力。所以,有了好的理念,还需要提出一些更具体的举措而且制度化。怎么样把好的提法变成具体的措施、具体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改革:支持浙江改革试点

改革在当下是各领域都在讨论的字眼,如果以改革家而进行类型划分,习近平是个稳妥的改革家。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意基础比较好,也相对比较民主开放。作为地方领导人,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温岭模式、温州模式等教育财政改革模式、经济模式和民主改革先行的模式运转得很好。当然,这些改革的推动者是地方、是具体的地区,但这与地方主要领导的支持态度也是分不开的。

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很多,很多问题始终也得不到解决。在中国,名义上大家都是改革家,实际运作的时候,每个人实际上都是根据自己利益来运作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大家都是在名义上的改革家,实际上的维持现状者。大多数人都更愿意维持现状。他们既不愿意倒退,因为倒退对他们而言没有利益;也不愿意前进,因为前进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好处。

人人都是改革家,可是改革却不到位。有人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这种看法不全面。其实回顾过去,中国一直在进行中国特色的政治改革,比如从1980年代邓小平推动老干部退休制度,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革举措。这个举措使老一辈退下去,新的一辈接上来,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进程。过去的几年中,不少人也一直在讲政治体制改革,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要改革,改革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对于改革,其实不一定一下子要讲清楚,可以提出问题,让大家充分讨论。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