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人情”为何能够行得通?
“‘打招呼’、托人情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现实和历史根源。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讲究情分和面子。自古选才也有保举制,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效力于国家。”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认为,“一把手”推荐自己看中的人才,为自己配置助手,只要是出于公心,从工作的需要出发,是行得通的,而且有利于增加工作的契合度,提高行政效率。
但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利益驱动已经成为‘跑关系’的最主要原因。一些买官卖官、倒卖人情关系的行为破坏了干部任用的公平公正环境。”萧鸣政指出,干部任用中讲“人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大于正面影响。
为什么“托人情”这种不正之风可以蔓延?萧鸣政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党政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漠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二是现有干部考察方式仍有局限。尤其是民主推荐环节,人为因素很大,标准难以执行,现实中跑官要官、托人情也往往出现在这个环节。三是在干部任用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自然容易滋生不正之风。
“组织部门的职责是为党和人民选贤任能、抵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江伟指出,选好干部关乎国家和执政党的长治久安。尤其是基层干部,处在接触群众的一线,直接代表党的形象,选出德才兼备的干部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