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陈秋淮:把握产业规律  打开演艺市场
2013年04月23日08:30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以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开展国际合作

《功夫传奇》在国内打响后,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国际演艺市场。在文化部组织的一次外国专家讲课中,曹晓宁接触到加拿大伟大艺术家公司,这是一家享誉北美地区的知名演出公司。总裁John Cripton 带着好奇心走进了红剧场,他对该剧海外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提出要做天创公司的海外总代理。


  出国演出,营销模式至关重要。事实上,国际商业演出也是一种风险投资,遵循着“谁投资、谁获益”的游戏规则。长期以来,中国演艺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只投资剧目,其差旅费、运输费、剧场租金、票务代理、宣传广告等都由国外演出商投资,中国演出团体只能赚取劳务费和伙食费,始终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低端。有数据显示,我国100 多个杂技团的年创汇收入,不足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一个剧团收入的1/8 。

  这一次,天创公司就是要改“文化交流”为“文化贸易”,公司向对方提出要收取营业额15% 版权费的条件。这种商业模式和数值,人们只在英美的那些名牌音乐剧产业化的国际合作中听说过,谈判难度可想而知。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天创公司终于成功了!《功夫传奇》按照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走入了国际演艺市场。

  由于《功夫传奇》采取了版权自主、国际合作的运作模式, 很快实现了一个品牌剧目常年在国内驻演又同时在国外巡演的战略目标。2005 年《功夫传奇》剧团到北美地区巡演150 场,票房收入达300 万美金;2007 年参加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演出5场,在日本演出16 场;精简版《功夫传奇》于2006 、2007 连续两年在日本驻演370 场;2008 年在俄罗斯联邦雅库特共和国演出6场;2009 年在英国伦敦演出27 场,等等。至今,《功夫传奇》累计在国外7个国家、18个城市商业演1348 场,好评如潮。
 

以投资者的身份在美国买剧场
 

天创公司的团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在海外盘下自己的剧场,这个想法源于一次刺激。在2006年,《功夫传奇》将要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剧院演出时,这家美国顶级的剧院突然提出不同意天创公司的价格,理由是“亚洲的演出不能达到这个价格”。此时,若进入二流剧场演出其收益相差50%,一旦接受不仅损失巨大,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坚持就会付诸东流。大家咬牙放弃了芝加哥的演出,天创走了麦城。没有自己剧场的切肤之痛,使得收购海外剧场的梦想自此萌生。天创公司要尝试着成为“投资者”,去分享演艺产业链上的高端价值。

  2009 年底,天创公司通过6次谈判,完成了产权交割,以650 万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布兰森市的白宫剧院,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这是中国剧团首次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演艺市场,开辟了美国“根据地”,第一个结束了院团出国演出时“换剧场、打游击”的生存状态。

  密苏里州的布兰森市是美国第三大演艺中心城市,有52 家剧场,是个乡村音乐剧盛行的旅游景点。从2010 年7月起,这里的白宫剧院挂起了大红灯笼,开始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气息。《功夫传奇》三年间792 场驻场演出,把美国观众带到了神奇的东方,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在这里,从演出经理、推广人员,到售票员、检票员、剧场保安都是外国人,只有前台的演员和幕后的老板是中国人。“这样,剧目更容易被西方游客接受。”这也是曹晓宁的经营之道。
 

至今,《功夫传奇》全球演出已超出5000 场。据天创公司记载,公司发展一直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7 年得到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基金200 万元人民币的支持, 使他们能够请来“外导”改造剧目,并制作推出了四种语言的《功夫传奇》,开始进军国际市场。2011 年7月又得到了北京银行700 万元人民币的贷款,使《功夫传奇》走进英国伦敦西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商演。

  10 年间,《功夫传奇》实现了从红剧场到白宫剧院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我国演艺事业中的辉煌一页。《功夫传奇》的成功之路,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如果说文化事业的落脚点是在文化,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则需重视其产业规律。曹晓宁和他的团队正是成功运用了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将中华文化产品送到世界各地,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作者: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