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孙向军:从执政风范看转变作风
2013年04月22日13:28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然而,推行新的执政风范在深层次上意味着行为模式的转变、文化的转变以及政治生态的转变,因而并非易事。现代官僚体制,以科层制为基础建立,虽然有层次明确、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端。尤其是在我国,由于政治发展还不太完善,一些制度设置未尽科学,对各级官员监督不甚有力,加之一些封建落后文化的因素,如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现实政治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走过场、讲排场、脱离群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执政风范既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与现代民主法治的要求相背离。如果继续下去,既会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降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蔓延日久,还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
  因此,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新任伊始,着力抓作风建设,开执政新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十二个价值,涵盖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会和道德三个方面的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觉醒。如何做好“三个倡导”,使十二个价值从观念形态转变为现实形态,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意识转变为每个公民的个体意识,是关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从高层做起,率先垂范,推行倡导新执政风范,在深层次上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示范。执政风范的转变也只有和文化建设尤其是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才更加深入,更加有意义。
  转变执政风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政治发展涉及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民主程度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完善、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公民参与和表达途径的保障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根本途径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要致力于倡导和推行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民主的、法治的、以人为本的新型的执政风范。相比于政治体制改革复杂程度高、难度大、风险大的特点,转变行政风范相对难度低、风险低、易于操作、易见效果,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更容易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唯独所需要的是党的领导层革除弊端的决心和各级领导干部长期坚持的恒心。党的十八大之后,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的呼声,改革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谋划,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革新执政风范,建设新的政治文化,一定会相得益彰。
  从七届二中全会在执政前做出六条规定,到新一届领导集体做出八项规定,时隔 63年,虽然时代背景迥然不同,但共同的是,所展现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的清醒、自觉和深远的思虑。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已经显著提高的今天,倡导推行一种体现新政治文化的执政风范,显得更加迫切。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