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廉政改革:理论困局与策略选择
庄德水
2013年04月19日11:02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廉政建设是中国改革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革利益得到公平分享的推动力,更是实现政府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廉政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否破解廉政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直接关系到廉政建设本身的公信力。

  五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我国腐败发生根源进行了解释,但仍显得不足

  我国现阶段腐败发生的主要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廉政改革的逻辑起点。当前,腐败行为渗透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呈现易发多发态势。我国现阶段腐败的根源是什么呢?

  传统阶级斗争论认为,腐败是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产物,官员之所以发生腐败,就在于他们背叛了阶级立场,盲目追求资本主义糜烂生活方式,防治腐败须把腐败分子作为阶级斗争对象,用强制手段加以惩处。

  传统道德论认为,腐败发生与道德失落呈正相关,中国腐败是官员个人道德堕落的结果,防治腐败必须注重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腐败文化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腐败的文化,内部的腐败因子是无法消除的,人情关系的存在使腐败得以滋生蔓延,防治腐败须先行改变中国文化结构。

  经典寻租论认为腐败是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追求超额垄断利润的后果,防治腐败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下放政府权力。

  新制度理论认为腐败是制度供给不足的产物,制度缺陷会给腐败行为提供活动空间,防治腐败应重视制度建设。

  以上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我国腐败发生根源进行了解释,但仍显得不足。我们不应把腐败归结为中国的“特产”,也不应对防治腐败持悲观态度。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腐败的发生具有结构性特点,即我国腐败不是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定时期难以避免的阶段性现象,完全可以像世界上其他清廉国家一样,随着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们只能预期尽可能地减少腐败而不是彻底地根除腐败。反腐败将贯穿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全过程。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