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新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隆国强
2013年04月05日16:3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全球产业转移也正蕴含着深刻的变化。准确把握全球化的新机遇,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产业升级新含义

过去的30多年,是全球化快速推进的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相结合,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之所以形成全球产业价值链,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大大消除了跨国生产布局的制度性障碍。其次是信息技术革命大大推动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此外,运输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货物跨境流动的成本,也是推动全球生产价值链形成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参与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价值链,出现了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成为低附加价值制成品的出口大国,正在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供应国。未来,在全球化条件下提升产业结构,实质上就是提升一国在全球分工的地位。对后起国家而言,产业升级将变为3个方向:一是继续像以往一样从劳动密集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产业间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从劳动密集的价值环节向两个方向提升,一个是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价值环节提升,另一是向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低附加价值制成品最重要的出口大国。展望未来,一方面,由于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需继续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中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成为更为紧迫的任务。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入手。

我国产业升级面临新机遇

着眼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正面临难得的国际国内新机遇。一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机遇。比如,无论是城市化进程加快,还是人均收入提高后消费结构升级,都使重化工业发展面临强劲的国内需求;再如,大量出口型组装活动对上游产业形成巨大的需求。中国已成消费品和IT终端产品出口大国,这两个领域在华投资的主要是劳动密集的最终组装环节和简单零部件的生产活动,附加价值比较低。但由此形成的巨大组装能力,对上游零部件产业产生了巨大需求,出于降低成本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上游零部件开始在华开展本土化生产,与下游组装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这实际上是在开放条件下完成的“进口替代”,其结果将是加工贸易在华价值链的持续延伸。

二是开放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机遇。一方面是研发的国际化及其“溢出效应”。一般而言,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对东道国存在“溢出效应”,包括示范、人才与信息流动等。“溢出效应”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东道国的战略、体制、吸收能力。目前,中国已是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的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吸引了8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如何充分发挥外资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是我国提升创新能力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提供了诸多机遇,比如,可以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研发资源;可以并购海外的研发机构或技术型公司,获取知识产权与研发能力;可以引进海外专才;利用海外风险投资基金与资本市场,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此外,在服务业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领域、服务外包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跨国服务外包的基础条件,不少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看好中国作为未来新兴的服务外包市场的前景。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