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梦”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自信
朱继东
2013年04月03日13:41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自从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之后,“中国梦”迅速成为2012年度的最热词汇之一,并在2013年持续升温。为什么“中国梦”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热议的焦点,为什么举国上下对“中国梦”充满信心?探究“中国梦”的渊源、内涵和愿景,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梦”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正是这五个自信,让“中国梦”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正造福于世界人民。

道路自信:明确实现“中国梦”的正确征程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一直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旗帜引领道路,道路支撑旗帜,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月5日,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这两次重要讲话都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重要论断,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作出了最鲜明、最正确、最直接、最深刻地回答。只有在旗帜、方向、道路问题上坚定不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认识、理解和认同,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条正确道路去实现“中国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决不能听从别国的操纵、摆布!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如果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一套,不仅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导致亡党亡国。30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始终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只有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理论自信:指引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是否具有理论兴趣、是否注重理论学习、是否重视理论建设,是衡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活力和前途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建党88年、执政60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时,第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党学习理论发出的一次动员令,也是在告诫全党必须不断增强本领,没有理论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强调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箭射中国革命的靶子,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坚定信仰、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我们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建设实践,纠正对“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思想的片面理解,尤其是坚决反对将其解读为“一切工作以GDP增长为中心”,形成一种单纯的GDP崇拜,导致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建设被轻视、边缘化甚至被淡忘,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信仰迷失、极端物质化的危险现象,让“中国梦”彻底远离环境污染和精神污染。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