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梦”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自信
朱继东
2013年04月03日13:41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制度自信: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科学揭示社会制度变迁规律、指引社会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也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些话对那些曲解、诋毁甚至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给予有力回击,发人深思、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等作出了科学安排,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要求,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不断增强制度自觉、制度自信,不断扩大制度认同、凝聚制度共识、夯实制度根基,并在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中推动实现“中国梦”。

政治自信:确保实现“中国梦”的根基所在

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清楚和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最大的危险是腐败。3月17日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2012年11月15日,他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要求,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此后,他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次次强调坚决惩治腐败、坚定理想信念和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等要求的背后,体现了我们党对自己的政治信仰、政治目标、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理想的高度自信,更展示出我们党对自身、对国家、对未来的高度政治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需要有一个有着高度自信的政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这个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去年底,习近平同志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重提毛泽东同志和民建领导人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谈话,就是向外界展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的同时,也向外界表明共产党人有跳出兴亡周期律的高度自信。

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像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样,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败得失进行深入、深刻总结,既要充分看到我们的伟大成就和经验,也不回避问题和失误,做出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一次统一全党的认识,加强全党的团结,增强政治自信,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实现“中国梦”。

价值自信: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不懈动力

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成熟和强大的标志。面对“普世价值”论等西方价值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等的冲击,民族自信的关键是真正懂得中华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和在人类文明中的价值,明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成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格局中所应该占有的地位和应赢得的敬重,这就是价值自信。价值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种战无不胜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灵魂支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力量源泉。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没有价值自信,民族自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民族自信必须价值自信,只有价值自信才会拥有真正的民族自信,真正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价值自信的核心所在。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高举价值自信的旗帜,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华民族素有价值自信的气度,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广纳百川,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信仰力量的支撑、价值自信的鼓舞。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这标志着中国已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这也在价值层面上极大提升了“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和感召力,丰富了价值自信的内涵。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共同富裕道路,从根本上破解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从而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段话不仅澄清了社会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而且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自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也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价值自信走向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与世界已成为利益共同体,“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些话正是他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所体现出的高度价值自信,“中国梦”追求的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