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人的精神漂泊何时终结
张潇爽
2013年03月29日09:4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人情绪和心理,成为一种社会病,而我们,则是身处在一个患上了“全民焦虑症”的时代,这会给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带来哪些显著的影响?

周晓虹: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焦虑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觉得社会转型和变迁很慢,恨不能一步走到头;认为个人生活的变化也很慢,希望能有迅速的改变,往往生出一种深切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自己的行动发生快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产生较深的焦虑感。而社会上上下下,无论是发展得快还是慢的群体,无论是发展得快还是慢的个人,都有一种巨大的超越别人或是怕被别人超越的精神压力,从而就演变成为“全民焦虑”。

焦虑使我们全部的行为方式都有一种“当下”的特点。因为非常焦虑,怕被别人赶上,于是一切行为的逻辑,都是以赶上别人或者不被别人赶上为前提的,而对其行为的未来、长远的后果不会去考虑。身后被人追赶着,以致于无法停下脚步来思考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这必然使得行为有一种目光短浅的特征。

社会从宏观层面上发生了变迁,变迁带来了焦虑

人民论坛记者:您从社会变迁的视角下解读全民焦虑,但很多时候,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是因缺乏社会规范、社会保障而焦虑,如何解释这样的焦虑感?

周晓虹:这个实际上还是要摆在变迁的背景下来看。三十年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不完善,但为何三十年前我们没有那么深的焦虑?因为没有变迁,我们也没有能力来改变自己。但是今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果你努力一点,似乎上升能力就会强一点,由此产生出一种斗志,这种斗志就使你觉得要好好去发展,要好好地找出机会,要好好地攀登上去,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换言之,当我们一方面感觉到人生有危机,另外一方面又觉得有能力、有把握来克服这种危机的时候,焦虑感便油然而生了。这两个方面,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产生焦虑。所以焦虑一定发生在既有危机、也有机会,个人觉得抓住机会就能改变的情形之下。

不仅如此,社会缺乏规范本身就是一个变迁的产物,并不是社会缺乏规范,而是说社会发生巨大的变迁,原有的规范解体了,新的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而我们若继续遵从原有的规范,又不足以适应社会变迁,因此我们感觉到社会缺乏规范。的确,人们的行为似乎不再有成法可遵从,比如说在过去的社会中,我知道如何举手,你知道还以投足,我们对这个规则非常了解。现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我举手,你不知道我下面是什么动作,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于是产生一种焦虑。总体上讲,我觉得就是一点,社会从宏观层面上发生了变迁,变迁本身带来了焦虑,带来了原有社会秩序的崩溃,支撑这种社会秩序的原有的制度,也受到了挑战,这样的情况下,又生出越来越多的焦虑。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