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谈:从性别哲学到年龄哲学
肖 峰
2013年03月26日10:51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性别和年龄的认识论问题通常还会引发我们追问: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认识过程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有的女性主义者以“科学”为例,认为自然科学一直是男性主导的认识领域,所以使其带上了男性的“冷冰冰”、“硬邦邦”的“理性”特征;而如果由女性主导,那么自然科学就会带上女性的特质,形成不同的自然科学。这就是说,认识主体的性别特征会影响到对自然的认识,这显然是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进一步发挥。

由此必然会联系到年龄因素对认识过程的影响。其实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已经将年龄因素纳入到认识论的分析;而科学史上对创造性思维的“峰值”年龄的分析,以及通常关于青年人“敢想敢干”、老年人稳重但趋于保守的描述中,似乎也表明了年龄因素对认识的影响作用。但这些似乎只在描述年龄因素对认识过程或能力的影响,而并没有触及到“知识内容”。在其他领域,例如至少我们从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可以看到其“青年时代”(如青年黑格尔、青年马克思、早期维特根斯坦)和“年长时代”(如老年黑格尔、晚年马克思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在认识论(尤其是认识的结果与内容)上的差异,这或许是“年龄认识论”的最好写照,但还需要将其内在的机制加以分析,尤其是需要发现是否存在不同的年龄对于“真理”有不同隶属度的问题,由此形成真正的有哲学意义的结论。

当然,还需要看到,性别进入到哲学的视野,主要是意味着女性问题进入到哲学的视野,形成“女性哲学”。而年龄进入哲学的视野,主要也是青年问题进入到哲学的视野,形成所谓的“青年哲学”。可以说,从性别哲学到年龄哲学,就是要改变哲学上的两种历史性缺席:前者主要改变女性哲学的历史性缺席,后者主要改变青年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性缺席。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