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性别和年龄的本体论问题,还会过渡到认识论问题,例如性别和年龄的“身份认同”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其中的“主客观问题”。
性别差异中的主客观问题可以表现为在心中向往成为异性(作为“心理性别”的“想象中的变性”),这种主观性有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后果,例如即使不通过手术去实在地变性,这种主观向往也可能使一个人显得更像是异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性别差异或性别分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有所谓“阴阳人”(如雌雄同体)问题,而且有所谓“兼具女性特征的男性”和“兼具男性特征的女性”,这也可以视为主观的心理对客观的行为所产生的从认识论层面波及到本体论层面的影响。
这种现象也大量发生在“心理年龄”上,当一个人在生理年龄上已经不再年轻,但力求想象自己仍然年轻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年龄形象”,甚至也使“心理年龄”对“生理年龄”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得到改变。
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主观介入”或“心理暗示”,说到底就是哲学上“身心关系”的两个具体侧面。基于唯物主义的视角,无论在性别上,还是在年龄上,心理的因素虽然对生理的因素有巨大的“反作用”,但并不能走向“心理决定论”或心灵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