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国际外交

权威论坛

外国专家谈“中等收入陷阱”(下):稳中求进 方能不落“陷阱”

2013年03月26日09: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陷入的教训——

创新动力不足

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自上世纪60年代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可至今没有成为高收入国家,被认为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庄巨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当低收入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工资上涨,从而相较于低收入国家,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力;同时产业升级不到位,又无法和高收入国家在高端市场相竞争。

因此,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进行产业升级首先需要高效的企业,其次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市场条件,包括需要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效的价格信号、人力资本的积累、基础设施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以及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等。

泰国、菲律宾过去一段时间政治环境不稳定,泰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波动。菲律宾虽然有产业政策,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马来西亚情况较好,目前人均年收入约为1万美元,预计几年后可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顾清扬(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制度,甚至政治制度问题,经济发展滞缓只是这些问题的综合反映。

实际上,“中等收入陷阱”重点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能实现从落后到现代的跨越。这些东南亚国家在起步阶段经济增长较快,但在制度方面发展较慢,使整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没有跃升到发达国家水平,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一方面,政治民主形式畸形。菲律宾等国在政治民主方面过于强调西方民主,没有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导致本国政府软弱。政府管理能力落后,导致经济发展和市场规范难以到位。

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利益集团和利益操作太强化,真正的民主和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此外,这些国家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滞后,过度依赖出口,随着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经济增长就会迟缓,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能力受到了遏制。马来西亚的情况相对较好一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