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送别“农民思想家”吴仁宝
苏 雁
2013年03月23日17:35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3月22日,雨后初霁,送别吴仁宝的追悼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举行。因为前来吊唁的人远远超出预期,没能参加吊唁、无缘再见他最后一面的村民和华西集团的职工们,只能在灵车即将经过的道路两侧,久久等候。队伍绵延数公里。

“老书记就像慈父一样,他始终关注我们落后地区,我们全村人都特别感谢他,所以我作为代表,一定要送他最后一程。”历时两天,跋涉2500公里,贵州省开阳县川洞村村支书姚家洪从贵州赶到华西,就是为了送别刚刚辞世的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

“农民思想家”吴仁宝是在3月18日晚上6时58分在家中去世的,终年85岁。连日来,两万多名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吊唁者纷纷来到灵堂前表达哀思。

“万米长廊”排满花圈

一夜小雨,3月22日早晨,阳光洒在吴仁宝为之奋斗了48年的土地上。8时8分,吴仁宝追悼会在华西村民族宫大礼堂举行。这个礼堂,曾是吴仁宝生前经常开村民大会、每天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作讲解的地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父不在。”吴仁宝四子、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协恩在追悼会上几度哽咽。“有人说,老书记去世,华西村将告别吴仁宝时代,但是我想说,生命重在精神的延续,父亲毕生奋斗铸造出的华西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不会结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不会结束,这种精神和要求就像血液一样,留在每个华西人的脉博里,它将被继承、被汲取、被发扬,它必将永远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持续推进,为民先行,责任永记于心。”

追悼会结束后,数千名吊唁者步行前往吴仁宝家中进行遗体告别。龙希大酒店的东侧,是曾为让“华西人不淋雨”而建的“万米长廊”。吴仁宝家就位于长廊的一角,华西村398号,这是一幢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也是华西村目前硬件条件最差的住房,墙体上粉刷的白色涂料已经脱落,显得斑驳破旧。唯一显眼的是门上贴着的对联:百姓幸福我幸福,百年老店事业成。

吴协恩说,父亲的箴言之一就是“永远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按吴仁宝生前意愿,其葬礼一切从简,灵堂被设在这座老宅中。“万米长廊”两侧逐渐排满了从中央到地方直至个人,以各种级别、名义赠送的花圈。空气中弥漫着百合花的清香。

吴祥发是前来吊唁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他家住在距离华西村核心区域9公里外的华西九村,属于大华西范畴。2001年,吴仁宝提出“一分五统”的新方式,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原名彭蒿村的华西九村,就是那时候变成了大华西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得感谢老书记对我们的帮助。”

何苇是华西村的一位导游,1999年从贵州到华西来,此后就一直没离开。老书记3月13日从上海的医院回到华西村后,何苇就去老书记家中看望过。“老书记一直叫我‘小贵州’,虽然我见他的次数不多,但他一直记得我。”何苇回忆起老书记的往事,眼里还含着泪。

一对来自上海的70岁左右的夫妇手挽着手排队等候进入灵堂,“吴仁宝了不得,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天下第一村’,这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