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沈宝祥:深化改革需要重振精神
沈宝祥
2013年03月19日10:38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盲目地害怕改革会走了邪路。
  邓小平说,我们的政治体制是从苏联模式来的。邓小平具体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弊端,并列举了五个,即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五大弊端,最主要的是权力过分集中。这种政治体制和它的弊端,就是我们所说的老路的重要实质内容。那么,邓小平讲的这些究竟是不是符合我国政治体制的实际状况呢?现在,很有必要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本人以为,邓小平的论断毋庸置疑,而且应当正视。在政治上不走老路,就要坚决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革除苏联模式的那一套,革除五大弊端。不正视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甚至给要求改革的言论和主张扣帽子,盲目地害怕改革会走上邪路,实际上,这恰恰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维护老路,坚持老路。这样的精神状态更是要不得。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这就证明,我国的政治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言下之意是,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必作大的改革。这样的观点似乎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似乎很有道理,也有一些迷惑力。但是,第一,对基本原理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第二,对什么事物都要作具体分析,基本原理代替不了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对此,我在《弊端与良方》一文中作了剖析:毛泽东曾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我国,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我们要看到二者相适应的一面,又要清醒地看到二者相矛盾的一面。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还表明,这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也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矛盾的方面会比较突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往往是政治制度和体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方面,也是这样的状况。就当前来说,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垄断,以及建设中的决策失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已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这些,都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都可以也需要从政治体制上找到原因,都提示我们要进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现在,大家都看到,我国社会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正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具体表现,正是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警示。唯有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大力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才是出路。
  同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情况相比,现在的“怕”,似乎更多一些。有些人总是强调改革要慎之又慎,要设计好了才能行动,而设计方案又犹犹豫豫,迟迟出不了台。对于一些改革试点,出现一些问题就叫停,生怕乱了局面。还有是怕碰硬,都说改革要攻坚,但就是缺少有力的行动。总之,是一个“怕”字在作怪。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 沈宝祥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