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再谈两点我们对老子的误读
任国征
2013年03月15日10:43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学习时报》“中外历史”版3月4日刊登的《老子是否主张愚民政策》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争鸣文章,读后很有感触。其实,老子的思想和观点被扭曲和误解的不仅此一端。
  关于老子以及《道德经》的话题就有很多误读和偏读,现将突出的两种表现剖析如下:
  第一,基础研究的缺失:“道教”和“道家”有何异同?
  最近的两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并没有有意识地界定——北京大学的《儒藏》的重要课题《中国儒释道三教关系史》里把道教和道家混用;华东师范大学的《子藏》,把《道藏》当作单纯的诸子的典籍。若不申明辨源,则会影响两大工程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其实,道家和道教的区别要点在于:一是道家是一种哲学流派,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二是道家以老庄为思想主体,而道教则是尊老子为道祖,却没有庄子;三是道家不讲仙丹和符箓,不强调甚至反对巫术和鬼神,而道教则相反;四是道教有团体、教派、教义、信徒以及传授系统,而道家则没有这些。
  《子藏》编纂过程中,有专家认为应把道藏和儒藏、子藏并列起来。这容易造成新的误读。原因是《道藏》既有大量的“道家”及诸子类的书,也有宗教经书,类似于《大藏经》;这不同于儒藏和子藏的单纯学派书目。
  第二,引用阐释的曲解:“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上篇“道经”第五章《虚用》全文是:“太上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段论述很重要,但近年来也争议不断。比较多数的观点认为 “刍狗”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和圣人无所谓仁慈偏爱,它对待万物百姓就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自作自息。”

(责编:万鹏、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