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的职称评审体系应该改革
我认为,当前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背离了职称评审的初衷和本意,它无法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实践能力,也不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技术水准,反而成为了他们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种制度在我们基层单位造成的后果是,很少有人安心工作,他们只想为评职称而努力,专业技术人员熬了初级想熬中级,熬了中级想熬高级,熬了高级还得熬正高。技术工人也一样,熬了初级工想熬中级工,熬了中级工还想熬高级工,熬了高级工还想熬技师,熬完技师还想再熬高级技师。生命不息,评职称不止。
这种职称评审制度破坏了基层单位的诚信与公正,败坏了单位风气,打击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造成了他们心理的严重失衡。本来,我们希望通过职称评审机制,促进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水平,尽快成为单位工程建设的骨干,为单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现实却令人尴尬,他们不再比技术、比能力、比业绩,而是削尖脑袋去比职称、比材料、比工资。带来的后果是,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去钻研技术,难以成长为挑得起大梁、担负得起项目管理的骨干人才,工程建设水准受到严重制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职称评审虽然让我们拥有了很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起到骨干作用的优秀人才却屈指可数。
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我们能深刻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难处和痛处。在一条条“评审条件”的限制下,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屈服于那些人人可凑出来的材料。当我们看到他们每年为整这些材料而殚精竭虑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思进取,甚至有些不务正业地去找路子、整材料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但我又无可奈何,因为职称关系着切身利益,我们没有理由阻止他们去“弄材料”,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工作荒废而束手无策。
我觉得,一些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发表一些论文以资交流与借鉴,这无可厚非,也值得大力提倡,但把论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硬杠杠,作为一票否决的标准,这就必然导致出现“异化”。
在和各个单位的朋友交流中,我认识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无论在交通、建筑领域,还是其他专业技术领域,都是个共性问题。当问题如此具有普遍性时,我不得不对职称评审的体系产生怀疑。
作为职称管理者,我觉得,职称评审的导向,应是让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并且能通过职称评审这一平台,使他们更有劲头、更有动力地去追求知识,钻研业务,职称晋升能成为他们业务更加成熟、更加精深的标志,通过职称评审,促进他们的技术业务不断发展与进步,使我们单位修的路更好、工程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这才是应有的导向。
现实与之背道而驰。说实话,多年的职称评审工作让我厌倦,也让我越来越感到问题的紧迫性。我想,这种僵化的职称评审体系应该寿终正寝了,主管部门应该改革职称评审体系,代之以更加科学、更加灵活、更加易于操作的人才评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