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50年,雷锋一直在身边

人民网记者  陈  原

2013年03月01日08: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年来,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凝聚着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不断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专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深入总结学雷锋实践活动,以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踏着时代的旋律,与文明同行。

提起2012年12月退伍的一连三班的几名老兵,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空巢老人”陈福贵就会情不自禁吹起那曲《接过雷锋的枪》。从1976年帮扶孤寡老人以来,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连三班坚持学雷锋,被亲切地称为“塞外雷锋班”。

云南昭通市大关县山村学校教师毛利辉,为了给大雪天仍然光着脚丫的孩子们募集衣物和文具,在网上发布帖子,引发网络爱心狂潮,爱心包裹和善款从四面八方飞来,给孩子们送来冬天的温暖。

……

50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此,整整50载,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始终是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光辉榜样;雷锋,一位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一兵,一位没有惊天壮举的普通共产党员,却能赢得如此崇高的敬意和持久的认同,能够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持续不断地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和释放社会的正能量。这正是中华民族当代优秀思想品质的道德象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

他的力量可以超越时空

在青岛老工人王友青的记忆里,毛主席亲笔题词发表后,学习的热潮立刻席卷全国,人人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个个学雷锋、见行动,《雷锋日记》、《雷锋故事》迅速传遍千家万户,大家争当无名英雄。 

王友青所述,正是1963年之后的中国大地。从工厂到农村,从学校到机关,从科研单位到兵营,无论是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还是王友青这样的普通工人,学雷锋顿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大批雷锋式的模范人物诞生了。舍生忘死的欧阳海和王杰、在暴风雪中保护集体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头部负伤不下火线的海军战士麦贤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抢救36名少年而拦截惊马英勇牺牲的刘英俊曾在日记中写道:雷锋啊,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你的热血,在我身上沸腾。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改革开放以后,确实有过这样的发问。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人们更渴望精神的力量,更期盼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时,人们重读雷锋,重新发掘雷锋精神的内涵,却发现,雷锋精神是一座道德的富矿。“学雷锋,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代新人”、“在新长征中发扬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这些报刊标题和发言主旨,让我们体味到,尽管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雷锋依然是中国道德星空中的最美星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呼唤雷锋精神,一直是全社会的最强音;雷锋始终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表率、人们心目中的最高榜样。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雷锋活动一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创建,到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举办,再到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一直是热议的话题。

“雷锋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这句话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大学生张华。1982年,他为救一位不慎落入粪池的老农民而牺牲。20世纪90年代,一名普通的水电维修工徐虎,十多年如一日,背着工具箱,奔波于6000多户居民中间,修电路、通水路、掏马桶,每天都重复着相同而琐碎的工作。因为他和雷锋有很多共同点,人们称赞他“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今天,是中国社会巨变前行的50年,由封闭而开放,由贫困到富足,但学习雷锋却唯独不变。可以说,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思想财富,跨越时代,历久弥新。

下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