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周小苑
2013年02月28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按照新的发展思路,中国农业的经营主体未来将不再是农民,而是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专家认为,现代农业很重要的特征是企业化的经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培育新型的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发展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随着规模农业效益的显现,将会有越来越多种田能手、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合作组织管理者回流田间地头,成为农场主,此外,大学生、都市白领、企业家也有望加盟农场主阵营。
【种5亩地不如打1月工】
近年来,随着农民依托土地收入的份额下降,农民对土地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地蓬勃涌现。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目前至少有47.84万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万多家;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万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表示,在不少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由家庭占主导的格局向多重主体变革的变化,农业经营主体分化和多样化,特别是新型多样化的主体往往伴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正由自耕农模式向租地经营模式转变。
为什么农民未来不再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认为,因为农民种地不挣钱,这里面有价格问题、成本问题、流通体制问题,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按照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现在平均每个农业生产经营户只能经营9亩地,农业从业人员只能经营5.2亩地。即使1亩地纯收益500元,一个农业从业人员从5亩地上拿到的纯收益,就不抵他在外面打一个月的工。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