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李铁军:俄罗斯智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李铁军
2013年02月26日13:32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智库一般是指由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生态等各方面问题时出谋划策的公共研究机构。与欧美那些更具有独立性的智库不同,俄罗斯智库结构复杂,既有官方智库,也有民间智库,甚至还有外资扶持的智库;既有综合性智库,又有行业、部门和专业性智库。
  俄罗斯智库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出现在苏联中后期,准确地说,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即上世纪 50年代后期。当时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执政精英阶层,发起了所谓的“解冻”浪潮,开始认真反思国内经济和政治现实,在对外政策上,列宁主义的和平共存思想取代了斯大林时代与西方强硬对抗的方针。由于长期受困于教条僵化的官方意识形态,当时的苏共领导层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认知严重不足,客观上要求对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苏联科学院旗下的一系列智库机构由此应运而生。科学院体系内的著名智库机构包括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1956年)、非洲研究所(1959年)、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1960年)、拉美研究所(1961年)、远东研究所(1966年)、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1966年),美国研究所(1967年,后更名为美国加拿大研究所)等。
  除了科学院体系内的智库,苏联共产党内也设立了一些分析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提升官方意识形态,使之适应新的世界水平和新时代的要求。苏共党内智库最有影响力的“三套马车”是苏共中央直属的社会科学院、苏共中央内部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和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专业水平和收集情报能力相对要逊色一些的是各级党校以及共青团的研究机构。此外,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大名鼎鼎的克格勃也从事对策研究。克格勃不仅内部成立了很多分析研究部门,还直接管理各学术机构下设的专门研究处。苏联领导层利用这些党内智库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受当时历史的局限,苏共党内智库专家学者的主要职能是证明苏共各种决策的正确性。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