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靠劳动

包心鉴  陈文通

2013年02月20日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幸福生活不能走“捷径”

陈文通

“劳动光荣”、“劳动致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是耳熟能详的道理。现在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和实践出现了一定偏差。集中起来就是,一些人不再是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和过上幸福生活,而是力图通过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方式和种种“捷径”实现这个目标。

市场经济,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有自身缺点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问题起初主要发生在商业流通领域,一些小商小贩通过缺斤短两、掺假使杂、以次充好等手段欺骗顾客,获取不义之财。后来,问题逐渐出现在生产领域、建筑领域等,有毒食品、假冒伪劣制品等就是典型案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切都可以“商品化”的倾向,一切稀缺的或者求大于供的物品都成为一些人“投资”的对象。这样一来,力图通过损人利己、不劳而获方式获得财富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也出现在非经济领域。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诈骗、科学研究领域的剽窃、干部提升背后的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

以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方式获取财富的行为,不仅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容,而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相容。我国古人把做人的基本要求归结为“仁义礼智信”。如果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解读,它对现代人也是适用的。追求不劳而获、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行为,是不义的、不诚信的。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社会的严厉谴责和有效遏制,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示范效果,对社会造成严重的道德污染。随着这类不合理、不合法收入和财富的增加及其比例的提高,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将产生诱导经济犯罪的效应。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足够警觉。 

这种行为的产生和扩散有多层原因。首先,贫穷落后是物质根源。但这一点只作为一般规律发挥作用。不少人虽然贫穷,但不“志短”;有些人已经富裕,却还贪得无厌。其次,教育的片面性是基础性社会原因。有的学校的教育存在片面性,道德素质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有关“做人”的教育为一些学校和教师所忽视。第三,问题的发生也有体制机制因素。一方面,在法律、制度、规范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使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政府职能机构监管缺失,一些干部的品行存在一定问题。可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在整个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强化崇尚劳动的教育和宣传。劳动是人利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以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不仅生产和创造了人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创造了人本身;只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人只有在劳动中和由劳动创造的自由时间中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无论对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幸福生活只能通过劳动来创造。社会必要劳动有着各种形式。首先是不同形式的物质劳动——直接生产过程的各种劳动,流通过程的各种劳动、各种服务等;还有同生产力发展和现实基础相适应的精神劳动;有些劳动形式并不直接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却是实现这些价值所不可缺少的。而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等行为,不仅不会增加任何财富,而且占有他人财富、损害他人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这种行为即使不构成违法犯罪,也是不道德的。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上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包心鉴专栏
· 本版头条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