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陈振凯
2013年02月18日09: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
勇往直前 |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
1921年1月,鲁迅在《故乡》结尾处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恰在那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诞生,甫一成立,便踏上为国家探路的征程。
91年后的中共十八大上,这个政党向世界宣告:中国找到“道路自信”。
一路走来,甘苦尽尝。这条中国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谁是“探路者”,谁是“开路先锋”?历史给出了答案。
探路与开路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柴房里,尘网密布,油灯昏暗,陈望道坐着一捆稻草,翻译《共产党宣言》。
母亲喊:“红糖不够,要不要添些?”陈望道回答:“够甜,够甜了。”谁知,他是蘸着墨汁吃的粽子,红糖一点没动。
信仰总是甜的。主义可以尽善尽美,而践行新的思想,走新的路,总多险多难。能否解决时代命题,是衡量道路正确与否的标准。
起初,中共仿俄国“十月革命”,举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大都失败。而后,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1943年,“毛泽东思想”一词出现在报纸上。
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洗礼,最终,中共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心,夺取了政权。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将中国整体领上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成立,从革命转为建设。到1956年,仅用7年,中共就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大跃进”以及“文革十年”,中共走了弯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1997年,“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轫。
近年,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震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话题,搅动世界神经。它们共同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