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学习十八大报告 贯彻十八大精神

让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徐海荣

2013年02月06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抓好平台建设,提供文化创造条件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基层打基础,为人民群众搭建丰富的文化创造平台、提供广阔的文化表现舞台。

积极建设参与平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建设水平,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搭建便利平台。

积极建设生产平台。大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建立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催生新的文化产品。

积极建设传播平台。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加强电影院线、文艺演出、出版发行院线建设,努力实现各种传播渠道互联互通、有序运行,扩大文化创造成果传播的覆盖面。

积极建设消费平台。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突出主体主力,增强文化创造效能

基层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力。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应同等重视二者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文化创造效能。

突出基层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推动文化创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原创能力,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提高群众文化创造的素质,畅通群众投身文化创造的渠道,引导群众在文化创造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依靠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一大批思想理论、媒体传播、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领军人物。发挥文化专门人才的骨干作用,采取文化人才牵头实施重大文化项目、承接重点文化课题、组建文化团队等方式,在生产优秀文化产品的同时造就一批优秀文化人才。鼓励文化人才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文化服务和文化创作,辐射带动文化创造。

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文化创造活力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法律、政策支持以及规则、制度保障。

加强政策扶持。建立文化创造专项资金,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创造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原创性作品的政策扶持,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为文化创造提供法律保障。制定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支持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对外交流,加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在进出口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公平竞争。制定有利于推进文化创造公平竞争的规则,避免无序竞争、恶意竞争,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让诚实守信者受奖励,让招摇撞骗者受惩罚,为文化创造营造公平公正、井然有序的良好环境。

健全荣誉制度。设立国家荣誉制度,激励表彰文化创造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大力营造创造光荣、创造有为、崇尚创造的良好环境,使一切创造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