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周方银:把避战作为目的来追求很危险
——国家之间的博弈分寸
周方银
2013年02月05日15:4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些国家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长期执行和平的外交政策,这会给一些别有用心或具有很强机会主义心理的国家提供可乘之机

  中国具有维护和推动和平的强烈主观意愿

  毫无疑问,和平外交政策是我们既定的外交原则和方针,过去坚持了几十年,今后也会继续坚持。不过,由此产生的困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没有真正实现,我们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与部分周边国家还存在难以解决的领土、领海主权和权益争端,在我们的周边存在不少热点问题;同时,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还存在中美权力转移问题,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美国以较为极端的方式迟滞或阻碍中国崛起的可能性。在国际形势复杂化,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背景下,仅仅通过和平的手段,是否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如何理解和平外交政策中的“和平”两字,这里的和平指的是目标还是手段,还是二者以复杂方式交织在一起的混合体?

  和平不仅是中国的一种主观意愿,它同时也是中国对外政策希望实现的一种外在结果。中国确实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来推动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的实现。这方面的证据可以说十分充分,包括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对有争议的领土、领海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外派遣大量的国际维和部队;中国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我们与不同国家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除中印边界之外的所有陆地边界争议;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巨大提升,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直比较明显地滞后于经济实力的上升;在美国重返亚太,加强与其亚太盟国的军事安全合作,明显加大对中国的战略挤压,日本、菲律宾等国小动作不断的背景下,中国依然坚持不结盟政策,不愿走上国家间集团对抗的老路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总体来说,从过去二三十年的外交实践看,关于中国外交具有和平性质的证据极多,他们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具有维护和推动和平的强烈主观意愿。

  但国际关系涉及的是多个国家,而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国际关系不是由一个国家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同样如此。仅仅依靠中国一个国家的善良意愿,并不足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地区的安宁。最危险的一种情况是,如果有些国家从中国对和平意愿的不断释放中“找到机会”,觉得可以据此步步紧逼、层层加码,不断对中国的利益和战略空间进行挤压,甚至做出严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连续错误举动,如果事情走到这样的地步,那么中国将退无可退,无法保持克制,战争将成为必然的选择。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只能说中国在和平的态度上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但对方对和平没有兴趣,与这样的对手谈和平是对牛弹琴,从而迫使我们别无选择。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