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英语科目 能否成为社会化考试?
近年来,“全民学英语”的现状引发各界争议。
一位历史老师介绍,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比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还要多。他说,一些考上历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同学,不是因为专业成绩有多强,而是因为英语成绩好;相反,在本专业上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有的因为英语不过关而被刷了下来。
形成此原因,恰恰是英语科目比较特殊,学生们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太多,再加上职称考试、研究生考试都有英语科目,使得英语的地位被拔高了,形成了浪费。
目前,各高校和各专业录取时大多只看总分,较少考虑单科成绩。合理的格局是,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专业录取时,应该对英语有着不同的标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计入高考总分。如中医药大学、中文系等一些学校专业,高考英语成绩不该成为录取学生的依据,而仅仅只是录取时的参考之一。
专家建议,在一年多考的基础上,英语高考能否再次改革,变成一个水平测试科目,不再纳入高考总分,变成类似托福、雅思那样的标准化、社会化考试,学生不但可以多次参加考试,而且成绩在两三年内都有效。以中国学生申请就读英国大学为例,一流学校要求雅思成绩在7.5分以上,而一般学校通常要求在6.0分以上。实际上,早在2009年,雅思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科考试,每年有140万人参加考试,仅中国学生每年就有30万人参加雅思考试。
但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英语还是应该纳入高考科目,并计入总分。
“吃蟹”效应 在改革中“动”起来
雷泓霈
“英语一年多考”成为高考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好!就算是在这一次的考试中失误了,也可以在该年的下一次、再下一次的高考中,继续冲刺,选择最好的成绩,纳入高校录取总分。考生再也不用为下一次考试而苦等一年了。
期待已久的高考制度改革,终于走向了“真刀真枪”的改革尝试阶段,走向了火热的改革现实。就算是这种做法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先大胆尝试,在尝试中总结经验和不足,让中国高考改革这辆战车终于“动”起来了,这才是“英语一年多考”最让人欣慰和兴奋的地方。
有了这种宽松、自由、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考生的沉重压力、心理紧张,将能得到极大缓解。那些为“名校崇拜”而复读、为高分而皓首穷经的加班加点等现象,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当然,也意味着教育界难以治理的沉重的课业负担,得到制度性的放松和减轻。
国人对高考改革给予了很大期望,总希望借助高考在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推出一种考试新制度、新举措,为当下的孩子们减少一些“分数捆绑”,让孩子得到更轻松自由的创造性发展、个性思维等。也就是说,虽然当下的高考存在毋庸置疑的公平的“天性”,也是需要进行取长补短的改革的。这已经成为一种旺盛的民意需求、教育发展需要。
“英语一年多考”已经进入“实施办法”阶段,已经出发了,启程了,我们期待这种高考改革精神,能带来更多的制度改革和突进,为教育界、国人以及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