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张明旭
2013年01月29日13:46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解决“三农”融资难的对策

“三农”问题,实质是对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累积的问题。目前党和政府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多予少取、放开搞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等大量惠农方针政策。而其中“多予”必须首先破解“三农”融资难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在认真总结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推动城乡一体化,调整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作为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攻坚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从而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也会将越来越多的信贷资源引向“三农”,大量社会资金也会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尽快破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三农”问题的早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国家要通过实施区别的税收政策、制定支农专项信贷计划等政策措施,引导商业银行下乡,不断创新涉农信贷业务,扩大支农信贷规模。二是要加快农业政策银行的改革,尽快实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其支农功能。三是要放开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四是要建立主要服务于“三农”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和农业融资担保机构并促使其发展。五是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尽快制定并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和农村合作银行法等相关法律。

(二)调整和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一是要建立商业银行涉农信贷业务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农村金融实行区别的货币政策,通过人民银行再贷款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信贷资金来源。二是要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给予税收优惠。三是提高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提高其依靠自身经营全覆盖风险的能力。

(三)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机制、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创新。一是要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其经营机制、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特点的农村金融经营机制。二是要建立农村和农民的信用评价信息体系(评级、授信),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三是要建立大型商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中小金融机构的合作连通机制,拓宽农村金融批发、零售渠道。四是建立“三农”信贷风险准备和补偿机制(可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出资)。五是创新“三农”融资担保方式。六是开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扩大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

(四)构建农村新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一是要通过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集约农业,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农业分工,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新途径,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是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消化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险建设,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

(五)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引导和吸引更多信贷资金向“三农”流动。同时要增加国家财政资金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增加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注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