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张弘政:廉政文化培育的现实路径
张弘政
2013年01月28日09:15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廉政文化的养成,从时间上讲,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从培育的现实路径看,需要多措并举。培育廉政文化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宽广的视角、创新的思路、综合的办法积极加以推进。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干部选拔制度为突破的政治体制改革,破除官本位的阻碍作用。
  3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已经成为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历史和现实经验也表明,破除官本位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必须对官员选拔方式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要解决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来源、使用与监管问题。因此,“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并持之以恒地将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制度的改革作为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关键生长点,使所有肩负人民重托与期望的领导干部都能置于优良制度的监管之下而永不变质。”在具体路径上,尤其要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发展的步伐,在总结乡镇选举民主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至少应在县级层面大力推进选举民主,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从制度与体制层面将党选干部、党管干部与民选干部、民管干部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从干部选拔这个源头上堵塞权力腐败的漏洞。”
  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推动人伦型文化向科学理性文化的转型。科学与民主在一定意义上是一致的,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西方现代政治文化是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西方社会整体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政治文化所要求的公民意识、公共权力观念、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平等协商精神、开明包容意识、依法办事观念,在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互动中得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产生真正的科学精神,妨碍了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由于传统人伦文化、实用工具取向、现实社会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科学精神始终处于缺失的状态,加上我国基础教育薄弱,科普工作又极为有限,精神层面的现代化无法实现,自然造成了现代化运动中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人的现代化始终没有完成,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仍然需要不断提升。要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为廉政文化培育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我们要弘扬的科学、科学精神并非近代脱离了人文向度的霸权性意识形态与绝对工具理性,而是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现代科学精神。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学习贯彻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