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追记著名哲学家黄枬森:“耘马哲,育人杰”
2013年01月28日08:48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黄枬森 (资料照片)

  黄枬森教授走了。

  1月24日晚,带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舍与热诚,这位92岁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溘然长逝。

  北京大学朗润园那间稍显逼仄的居所里,依稀能见主人生前留下的痕迹。他最喜坐在客厅窗下的沙发上读书看报,现在,家人移走沙发,摆上桌案,上立先生的大幅照片。照片中的老者儒雅而肃穆,目视下方,仿佛陷入了永恒的哲学沉思。

  身后书橱里,满是老人的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书籍;对面照片上,他和夫人并肩坐在浓浓绿荫中,幸福相依,恬然微笑。

  “我只坚持我追求的真理”

  一个月前,黄枬森住进了医院。多年来,他已饱受多种病症侵扰,这次病发,又是因为对学术研究的“放不下”。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熙国还记得,去年11月20日,他在学校组织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师生座谈会”上见到了黄枬森的身影。这是老人最后一次参加学术活动。

  “他最近几年已经很虚弱了,我们劝他尽量不出门。但是每逢他认为重要的学术会议,总要去。”女儿黄萱黯然。

  2011年11月,在黄枬森90寿辰之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他亲自筹划、推动的结果。自此之后,一直退而不休的老人更加忙碌了。

  一边谋划中心的运转与发展,一边修改即将出版的《黄枬森文集》最后两卷文稿,老人每天上午总要工作三四个小时。就在病发入院前几天,他又着手写作名为“我和哲学”的长文,全面梳理自己几十年的学术生涯。谁料,刚手书了四页稿纸,便累倒了。

  躺在病床上,老人还心系学术,常和来访的师生们一谈就是个把小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再向前推进一步,因为它是真理,是一门科学。”

  哲学科学化是黄枬森终其一生的理想,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青年时期,黄枬森先醉心西方哲学,后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逐渐为后者的魅力所吸引。上世纪50年代,他走上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岗位,对马哲的研究更加深透。

  改革开放后,黄枬森迎来“学术黄金期”——以数十年艰辛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新学科、创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此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人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黄枬森不断开拓,硕果累累。就在91岁高龄之际,他还主持编写了四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丛书,为人生晚境添上一抹壮丽的夕照。

  “我只坚持我追求的真理。”每被问及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缘由,老人总这样说。话语质朴,情怀火热。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相关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