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赖海榕:误判与止损 俄罗斯应对叙利亚变局
赖海榕
2013年01月28日09:14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因:内政结构与外交思想
  俄罗斯决策层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都采取了十分明智的措施,为什么会在应对叙利亚变局上进退失据呢?
  直接原因是俄罗斯误判了叙利亚变局的性质。叙利亚变局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部煽动的?即,到底是国内民众要求变革,还是外部势力煽动民众起来干扰政权?这不仅在叙利亚存在争论,在俄罗斯也存在激烈争论,而对此问题的判断会决定对局势发展的评估。如果是外部势力的煽动,那么通过对外部势力的有力阻击,必能平息局势。没有内部民众的起来,就是强大的美国也不能通过外部压力和煽动推倒让美国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古巴卡斯特罗政权、伊朗宗教政权、苏丹巴希尔政权……即使几十年如一日施压和煽动也不行。美国尚且不能通过外部施压和煽动改变别国政权,更不要说世界其他国家能够通过外部施压和煽动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政权了。因此,如果认为叙利亚民众的抗议主要是由于外部的煽动,那就无须担忧阿萨德政权的命运,被煽动的民众抗议只是短暂的干扰,完全可以压制下去。
  叙利亚局势的复杂性对判断动荡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造成了新的困难,不同于突尼斯、埃及、也门以及利比亚初期明显缺乏外部煽动的动荡,叙利亚动荡在发生后不久就出现了外部势力的影子,土耳其很快成为叙利亚反对运动的后方基地,沙特阿拉伯与卡塔尔对反对力量的支持也非常明显,所以叙利亚动荡主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脱离席卷中东的民众推翻长期独裁者的区域性浪潮,孤立地看叙利亚的案例,认为叙利亚动荡是由于外部力量煽动所致,并非毫无根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决策层似乎作了叙利亚动荡为外生的判断,并对阿萨德政权能够挺过这场乱流有充分的信心。这种信心也有俄罗斯的内政根据。俄罗斯从2011年底杜马选举,到2012年3月总统选举,多次发生了1992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民众抗议,俄罗斯权力阶层认为这些抗议主要是由于西方势力的煽动,并成功压制住了这些抗议,因此,俄罗斯没有理由不认为阿萨德政权能够成功压制住外部势力煽动的民众抗议。加上俄罗斯实质上的单中心体制与叙利亚的单中心体制具有天然的适配性,俄罗斯不愿意叙利亚体制改变成自己不熟悉的多元力量动态博弈的体制。
  俄罗斯对形势的误判不仅有内政的根据,而且还有外交的原因,即,俄罗斯认为在利比亚问题上遭到了西方欺骗。俄罗斯认为,北约在法国的带领和美国的幕后支持下过度操作了安理会1973号决议,是一种欺骗。决议本身用词模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是根据过往的惯例,应该是当事方出现违反决议行为后,国际社会加以制止,换句话说,应当是被动应对的。但是北约却把1973号决议操作为主动出击消灭卡扎菲的军事力量。这令俄罗斯十分愤怒,并刺激了长期以来隐伏在俄罗斯现领导层的另一个反西方的深层愤怒情绪,即认为是西方的阴谋导致了普京所称的谁不为之悲痛谁就没有良心的苏联解体。这种愤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对叙利亚动荡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置的判断,西方的一切动议都引起俄罗斯的彻底怀疑和坚决反对。实际上,阿拉维派精英完全消失于更迭后的叙利亚政局并不符合西方的利益,西方尽管要推翻阿萨德,但并不希望逊尼派一口吞下叙利亚的全部政权,因为西方始终不放心宗教色彩浓厚的逊尼派主要政治力量穆斯林兄弟会,西方需要阿拉维派以及其他政治力量牵制穆斯林兄弟会。但是俄罗斯处于与西方的严重对立状态,没有看到自身与西方在保存阿拉维派影响力上存在共同利益,也就拒绝了西方的一切解决方案与合作动议。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