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01月22日09:15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心态的分化和多样化构成了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必须面对的基本状况,为此,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弘扬主流社会价值观念。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是社会思想道德观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参照系统,有了这个参照系统,社会成员都可以在对照中觉察和体悟自身思想行为的正当性与道义性,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共识和心理认同。弘扬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是提升社会总体思想道德水平、引领社会思想行为发展方向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应当既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又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在当代中国,凡属真善美的事物,都应当得到弘扬;凡属假恶丑的事物,都应当进行贬斥。

  引导形成合理社会期待。对当下和未来抱有美好希望,是一个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社会现实的局限,所有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不可能都抱有同样的希望,这些希望也不可能同等地得以实现。因此,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期待至关重要。每一个群体和个人,从自身的现实条件、未来现实可能出发,合理设定奋斗目标,合理采取实现手段,合理享受努力成果,合理援引评价标准,是一个社会形成良好心态的现实基础。当前,人们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文化需要也日益高涨;在勤奋努力地创造富足生活的同时,也在积极热情地追求幸福生活。要引导人们从现实可能性出发,形成合理的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期待。

  鼓励公民进行社会参与。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参与,是消除公民在人际关系上的疏离感、隔膜感和拒斥感,促进公民形成较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认同感和社会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公民的可利用时间、可支配财力和可采取方式日渐丰富多样,社会参与意愿也明显增强。要顺应这一重大社会变迁,健全完善各种措施机制,鼓励广大公民在工作之余把剩余时间精力投入到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公共生活之中,为他们进行社会参与创造必要条件、便利条件。一方面,广大公民可以从这些社会参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社会荣誉感,增强自尊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参与,广大公民也能够获得对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刻体认和感悟,从而形成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