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改革共识四人谈
2013年01月16日10:25   来源:求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人心齐,泰山移。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凝聚改革共识很重要。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下功夫尽可能广泛地凝聚共识。为此,本栏刊发下面四篇文章,以期对读者的思考有所帮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

  ■孙煜华 

  近年来,改革话题一再成为舆论热点。围绕改革的议论中,“凝聚改革共识”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讨论形成的最大共识,是“必须改革”这个判断,而对“改什么”和“怎么改”,则争议比较大。也就是说,谁都赞成改革,关键是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写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规划改革开放的目标,这还是第一次。

  十八大报告是这样写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应该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总要求。接着,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这就是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的明确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的改革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破除弊端、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

  毋庸讳言,有些人想要的不是这样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明明是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功,在他们那里却被说成是学习和实践西方“普世价值”的结果;中国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风险挑战的出色表现,分明一次次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却被说成是“普世价值”的兑现;同样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如群体性抗议事件等,发生在西方国家就被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是自由、民主、人权的体现,而发生在中国就被视为“社会制度弊端”造成的,是所谓“社会危机”的表现;他们看不到当今世界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事实,却在宣扬中国只有接受西方“普世价值”,与西方民主、宪政等观念、制度接轨,才是改革,否则就是不改革,就没有光明前途。在他们眼里,中国最近这10年是改革停滞甚至倒退的10年,10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根本不入他们的“法眼”。

  这是在改革定义上的根本性分歧,他们所讲的改革与我们所搞的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取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遭殃,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中国决不能走那条路!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中国,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凝聚改革共识也必须建立在这样的自信之上。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求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