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丽
9日,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透露,历时20年,2012年中国首次实现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4%的目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明确提出,今后要在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和用好管好上下功夫。(见1月11日《南方日报》)
何以说历时20年?是因为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用时比预定晚了12年时间。
这些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多是提前实现某个目标的新闻,猛一下钻出这么一个晚了12年终于实现目标的消息,笔者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更多的感觉是悲怆。
我们所谓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实际上已变成了一句空话。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如果说,以前我们国家太过差钱,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上,用到解决温饱上,致使教育投入相对较少,那么,当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教育投入就不应该也不敢像过去那样艰难了,应该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真正加大教育投入。
而且,就目前看,教育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整体发展的短板。投入不足,先是弱了教育。像笔者所在的南阳市乡村学校,教师月收入大约1500元左右,多年来几乎没有过高规格的学习培训机会,教师队伍不很稳定,知识老化现象较严重,很难做到教学质量和水平随着时代的需要逐步提高。同时,国家投入少,公民个人和家庭就必须投入得多。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1/3。这在很大程度上已影响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笔者就经常遇到家长这样问:“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不行就让他打工算了。”一项名为《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显示,有的农村辍学率已达6.67%。其次就是影响社会和谐。投入少,资源就不足,分配更难公平,一系列社会问题就出来,像农村有些地方学生上学还要自备桌椅;像城市有些所谓的好学校人满为患,而很多新建城区缺少学校配套;像一些地方学校乱收费等。三是影响发展速度和质量。国家何以一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因为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能力不足,是不是和教育质量有关呢?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希望新的一年以及将来更长的时间,我们能像教育部长所期望的那样,从中央到地方,都来重视教育投入,保持教育财政性支出持续增长,为我们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也为人的全面进步,打下牢固的基础。⑧4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