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2013年01月14日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表明,现实的急剧变化总会带来理论探索的活跃。西方国家各类危机经久不愈,马克思主义成为反思危机、探求未来的重要理论资源。
在资本主义陷入困境的地方,往往最能显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经济危机深度发酵的欧美国家,各类国际论坛剑指资本主义痼疾,探讨现实危机出路和替代方案。大众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作用与组织形式,全球和各国财富的贫富分化及其负效应,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等问题,成为这些论坛的主要议题。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全球范围内问世,探讨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全球正义、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等问题。
面对持续不断的危机,欧美各国政府试图运用国家力量“重塑资本主义”,但政策屡屡破产。美国推出了数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是通过滥印美钞合法地获取别国财富,但无法摆脱财政问题困扰。欧洲力图削减社会福利,为政府解套,但至今仍在债务危机的泥淖中挣扎。欧美财政问题的本质,在于处理三个主要影响财政支出的“需要”时政策频频失误,即增加军费以满足军火垄断寡头和军事霸权的需要、不增税以满足超级富豪不移民的需要、不减福利以满足大众选民的需要。这种顾此失彼的矛盾,反映出西方在社会大众、代表自由市场的垄断资本和试图维护整体利益的国家力量之间的激烈博弈。
与此同时,利益长期被漠视的普通民众开始重新审视国家、市场和大众的关系及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大规模街头抗议成为欧美各国新政治景观。表面看,民众反对西方政府的紧缩政策,呼吁扩大和改善公共部门和国家的作用。其深层诉求则是对新自由主义主导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墨西哥学者安吉利斯说:“危机更多程度上是衰退对人权的附带性伤害,尤其是获得合适工作的权利。”
当全球范围内极少数资产占有者愈来愈富有、绝大多数劳动者相对愈来愈穷,甚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本身也愈来愈穷时,资本主义从表面的巅峰急速滑落便难以避免。资本主义危机的持续,有力证实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相关专题 |
· 程恩富专栏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