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陈欢:网络反腐“双刃”效应剖析
陈欢
2013年01月10日13: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表哥”杨达才、“房叔” 蔡彬,到雷政富,再到最新的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网络反腐一次次彰显威力。

  在权力过于集中,制度监管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执政用权理念扭曲,消极腐败现象不断出现。反对遏制腐败,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网络反腐之所以有如此奇效,主要就是因为网络扎根于人民之中,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也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特点。特别是微博这种“新新媒体”“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模式,更适合信息的迅速扩散并形成舆论热点,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但网络反腐具有随机性、民间性和偶然性。对于网络反映的问题,如何跟进、如何解决,没有强制的机制。有的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不闻不理、置之一边,导致最终没有下文,不了了之,有的举报人甚至被报复。同时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还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有人利用网络具有虚拟性、隐秘性的特点,无中生有、道听途说、举报不实、造谣中伤,或在网络上发表带有强烈情绪化和煽动性的言论,故意夸大歪曲事实,进行诽谤谩骂以及人身攻击,干扰普通民众的判断。

  随着网络曝光、网络反腐的增多,随着群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对网络反腐这个新阵地、新战场、新平台,如何能够利用的更好,如何能有效进行规范,建立机制成为新课题。面对网络监督独有的优势和网络背后的民意分量,积极引导并用好网络监督这支“奇兵”,并使其形成一股重要有效的反腐力量,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 这些给各级党委、纪委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