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陈欢:网络反腐“双刃”效应剖析
陈欢
2013年01月10日13: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央纪委、监察部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注意核查从新闻媒体和网络舆情反映出来的案件线索,重视发挥包括网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这给各级纪委做出了榜样。要因势利导,构建起更加完善、成熟的反腐网络制度、法律法规,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使网络舆情成为反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让网络监督更加有力,让民意反腐更加顺畅,让道义和舆论压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权威机构的制度约束和查处行为。有关部门应主动在网上收集举报材料,随时接受网民的举报与投诉,将政务微博建成反腐倡廉的网络平台。

  保护网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及其合法权益。随着网络实名举报越来越多,举报者受到迫害、打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早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央就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网络反腐来说,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是不仅保障广大网民敢于举报,而且保障他们在举报腐败恶行之后,仍然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如何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是相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网络反腐还要更加规范化,尽快建立健全机制,避免新生事物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受到损害。网络的随机性特点使它的违法成本较低。一方面社会希望网络反腐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揭发那些腐败官员;另一方面,这把“双刃剑”会伤及无辜。所以,对于利用网络媒体、利用公众的关注,进行造谣中伤、诽谤的要进行及时查处,避免伤及无辜,避免成为别有用心者的武器。也应警惕那些以“举报”之名,行诬陷、造谣之实的“不实举报”。如何使网络反腐趋利避害,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拿出方案,形成机制。

  (作者为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