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业形势: 多渠道谋拓展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7万人。2012年,大学生就业矛盾依然存在,但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有所变化,不少应届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断落实和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制就业服务。
从2012年行业就业形势来看,制造业用人需求在下降,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用人需求在上升,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2
自主创业: 观念转环境优
2012年,我国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各地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尤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货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对小微企业发展予以扶持,小微企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就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要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体系,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培训,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3
农民收入: 增速快于城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名义工资增幅在12%以上。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实际增长12.3%,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农民增收明显加快,得益于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2012年,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3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普遍建立,5年来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12.6%。
4
医疗改革: 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超过95%。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农民个人缴纳50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90元。2012年8月底,国家进一步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划出大病保险资金。如今,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初步建立,真正实现了慢病能防、大病能治、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有保障。
目前,基本药物制度正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18个省份311个县(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央财政按每县(市)300万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