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一旦思想解放成为潮流,实事求是深入人心,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任何教条主义或僵化观念都无法持久。在这种情况下,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解放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功能,后来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后的发展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实践不断发展,旧的观念需要不断突破,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没有止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深化认识,那就是如何有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们不能总是在经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要思想解放,不能总是通过一次次的思想运动的形式进行思想解放。我们必须找到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长效制度化机制。而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恰恰是实现思想解放的有效制度保障。正像邓小平指出的:“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如果民主机制比较健全,群众和下级能够自下而上不断反映问题与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现实的问题与不同的意见能够迅速得到反映,这种现实的压力推动着领导层不得不根据问题与形势来调整思路,改变想法,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思想解放更容易实现,即使有代价,代价一般也比较小,并且更容易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相反,如果一种政治体制民主机制不健全,官本位严重,当政者或者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或者即使听到照样搞一言堂、家长制,在这种体制下,最容易出现思想僵化、落后、封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实现思想解放,代价可能也会相当高。
当然,通过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的方式也可以了解民意,反映民众诉求。我们党也一直注重调查研究。但调查研究与群体路线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主动性在领导干部一方,即使领导干部没有深入群众,也往往只被归结为思想路线与方法问题。这种视群众为客体的工作方式与思想方法在现阶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因为其无法有效调动起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仅凭有限的领导干部也无法完全吸纳与整合广泛而分散的民意。而通过民主制度、民主机制的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具有了制度保障,而不是单靠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随着我们民主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必将愈益制度化、长期化与稳定化,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