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封丽霞:官员为什么习惯于念稿子
封丽霞
2013年01月07日13:42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说句老实话,老拿着稿子念,久而久之,领导们说话的基本技能就会萎缩、退化。在面对记者和媒体、面对社会大众的时候,常常就会消极逃避、敬而远之、无言以对,在回答提问时语无伦次、语言苍白,即出现“不说话”的失语、“不会说话”的乱语状态。这时,经常就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还拿着官老大的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打官腔、绕圈子,用些空话、老话、套话来应付、糊弄。这不仅无助于事情的缓解,反而可能火上浇油,招致猛烈的社会议论和反感。二是慌不择言,时常发出一些雷人雷语,经网络飞速传播之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譬如,近年来出现的“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跟政府作对就是恶”等诸如此类的惊人官话。说出此类官话的领导干部,说明其根本不具备脱稿说话的基本技能。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不仅是领导的能力、个性难以得到体现,而且还会大大损害领导的形象、威信和声望。威望和信誉是一种能让下属和群众信服、尊重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领导们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够“振臂一呼,应者如云”。那么,这种尊重、拥护和爱戴从哪里来呢?依愚之见,这种魅力和力量要从领导们的言与行中汇聚得来。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言是行的基础。如果一个领导与社会精英人士说 话,“说 不 上去”;与底层民众说话,“说不下去”;与“90后”新生代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前辈说话,“给顶了回去”……如此,领导的人格魅力和执政能力又怎么得以攒积呢?
  说对话、会说话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为此之故,领导们只有业务精通、深思熟虑、准备充分,在充分阅读、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话时底气十足、拿捏得当、滴水不漏、恰到好处。这时,领导们有丰富的“谈资”储备,就能主动把握“话语权”,自然也就无需老拿着稿子念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故此,领导们还得勤于学习、钻研业务,“台下”苦练内功,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这是在台上“善言”、“能言”的基础。
  对于在台上讲话神态自若、思路清晰,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句句在理的领导,群众也就自然会高看一眼,就容易提升“美誉度”、攒积人气。他说的话人们就爱听,他做的事人们也就主动配合和帮衬。相反,一讲话就吞吞吐吐、面红耳赤,开会就念稿子,对于所讲问题没有什么主见和新意的领导,或是词不达意、哗众取宠、语言粗俗的领导,群众就会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他说的话人们就不那么爱听,他的工作也就没那么容易开展。
  诚然,我们不是鼓吹领导们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强调语言是行动的指引、说了就要做,不仅有口头承诺还要多干实事。而且,我们说领导干部说话要有水平,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口若悬河、伶牙俐齿,也并不是要求辞藻华丽、语句工整。最重要的是话要实在、要说到点子上。文风朴实、通俗易懂、求真务实,通常情况下更受欢迎。它让人们,即使是从未与该领导近距离接触的人们,感受到一种真诚、真情、理解、温暖和关怀,这对于执政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