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超越
刘 昀 献
2013年01月05日10:1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摘要:俄国十月革命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却长期在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未来社会为标准进行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导致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陷入困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在时代进程中无意识地与市场经济失之交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途径,把社会主义建设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转换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仍是一道世纪难题。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就在于如何把党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性与市场经济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生产率,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困境;市场经济;超越

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学说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共同胜利说”,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领导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这一理论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包括革命和建设理论在内的完整系统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列宁仅完成了理论创新的一半,即仅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未能创新其建设理论。十月革命后,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却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去建设;还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大力发挥资本发展生产力作用的社会主义,却采取了消灭商品市场经济、消灭资本的措施,从而使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了困境,进而导致了在两种制度斗争中社会主义的暂时失利。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突破,开辟了人类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与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理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后,必然能够解放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体现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然而,十月革命后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奠定在“两个必然”基础上的未来社会构想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不仅没有能创造出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反而出现了一系列挫折和失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20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产物,而且将在几个主要欧美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是从商品的一般性质出发的。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和最后的形式”,[1]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机器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生产的唯一方式,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可以不依赖于资本主义而独立存在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错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等同看待了。所以,在他们做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的同时,也就做出了消灭市场经济和资本的结论。在他们构想的未来社会中,都没有市场经济和资本存在的余地,都将终止商品生产,都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灭亡之后还要发展市场经济和利用资本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几乎所有的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都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如果历史的发展始终沿着自然的历史进程前进,社会主义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将是无懈可击的,他们的失误也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身规律,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人类才能进入产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两种情况下建立的未来社会将是生产力发展状况差别极大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们可以有条件地终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根本无法终止市场经济的发展,阻止不了生产力还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历的发展过程。这时,人们建立的社会主义还必须是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和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而当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或者社会主义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时,市场经济也就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将同时走向灭亡,那时,人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则将是生产力在产品经济基础上发展的社会主义。显然,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的将是具有根本区别的两种未来社会,一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一种是发展产品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也不可能够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进行科学分析和阐述,令人遗憾地在他们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留下了一页空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无庸置疑地适用于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后或者社会主义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后实现的社会主义,即适用于相对今天来说属于“未来”的社会主义,但却无法适用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不仅以此为指导,而且对其坚信不疑。由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通过一个“过渡时期”,就将建立起他们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因此,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这些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领导者,无不以尽快建立起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为目标和任务。他们都成功地领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成功地终止了资本主义在国内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又都不同程度地发现,在终止资本主义的同时,要完全终止商品货币关系,终止商品生产和交换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这个两难选择中,他们都显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于是只有把商品货币关系看做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在利用的同时尽量限制其存在范围。尽管从斯大林到毛泽东,几十年间所建设的是一种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主义,因为其还保留着商品生产和交换,但毫无疑问,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为指导进行建设的社会主义。他们建设的都是一个越来越庞大的国有制体制,一个越来越广泛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个逐渐限制和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体制。人们习惯于把过去几十年间搞的社会主义称为“斯大林模式”或苏联模式,事实上所谓“斯大林模式”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设想在苏联现实中实践的结果。

20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但却一直在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未来社会为标准进行建设,即建设的是尚属于未来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却用已消灭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这种做法是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相违背的,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在探索中前进的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失败。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刘昀献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