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超越
刘 昀 献
2013年01月05日10:1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生产力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当人们把货币当作资本,而不是交换的媒介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时,商品生产和交换便日益社会化了,市场经济便产生了。资本的产生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历史前提,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既是生产和经营商品的生产要素;又是能增殖价值的生产要素,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认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两个绝对必须的前提,即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5]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普遍发展呢?关键是要实现“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马克思指出:只有“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才能“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6]也就是说,只能利用资本的力量,才能实现两个“普遍占有”,进而达到两个“普遍发展”。

资本将摧毁一切阻碍力量以实现自身的普遍性和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资本追求普遍性的力量是任何力量所不能阻挡的。从资本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尚未完成资本普遍性的历史,不可能成为其他社会内容的历史,而只能继续成为资本的历史,继续成为资本摧毁一切阻碍而实现自身普遍性的历史。在资本实现自身的普遍性之前,任何其他力量都不能够真正地和持久地成为资本发展的限制。最后,只有资本本身,即完成自身的全部历史普遍性的资本,才会成为最终消灭资本自身的世界历史力量。“资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资本本身的性质上遇到了界限,这些界限在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人们认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7]

资本之所以能够具有这种摧毁一切而实现自身普遍性的历史力量,是因为,资本在尚未达到自身的历史普遍性之前,它始终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历史形式。所以,发展资本就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说:“资本是生产的;也就是说,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只有当资本本身成了这种生产力本身发展的限制时,资本才不再是这样的关系。”[8]“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提高——我们撇开它为资本家增加使用价值这一点不谈——都是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而且,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提高只有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才是劳动的生产力。”[9]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式的和错误的理解。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在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的理解中。人们只强调马克思理论中对资本否定的一面,而不讲肯定的内容;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本具体否定资本一般。人们耳熟能详的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0]而忽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11];进而把资本看作洪水猛兽,一遍一遍的割资本主义尾巴。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在于,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限制,没有科学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有关论述,错误的把资本等同于资本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之所以两个历史伟人——列宁和毛泽东,都与市场经济擦肩而过,丧失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机遇,造成历史的遗憾,根源就在于此。

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中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发展经济必须恢复商品、恢复私有经济,这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甚至是使新生的政权不至于灭亡所需要的。然而他却把新经济政策看成是“恢复资本主义”,提出实现无产阶级国家政权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事实上,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漫长历史时期中,特别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都必须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资本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由于列宁错误的把资本等同于资本主义,因而他的新经济政策也只是向罪恶的资本主义的“暂时退却”,而不可能长期的利用资本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也正因为这样,斯大林上台后很快就终止了新经济政策,并通过发展集体农庄和国营工厂,消灭商品市场经济,铲除资本的栖息地。历史是无情的。由于列宁和斯大林没有认识到资本与资本主义的不同,在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消灭了资本,因而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历史的报复。苏东剧变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苏东国家始终没有真正完成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条件下以资本的方式来发展生产力,进而占有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资本的全部文明成果的任务。相反,那种僵化的、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实际上成为资本实现其普遍性的一种障碍,从而不可避免地被资本所摧毁。苏联的逆转实质上就是资本摧毁阻碍其实现历史普遍性的力量的一种历史形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深知,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国初,我们党面临的最大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和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要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不要四面出击”。建国后不久,他在看到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发言记录后,针对会上的一些错误认识,他重申:今天斗争对象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到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国营经济“在目前阶段不可能无限地发展,必须同时利用私人资本,因此应当划分公私阵地,即公私经营范围。‘与民(作者按:民族资产阶级)争利’、‘只许州官点火,不许百姓点灯’是错误的说法。‘大资本家要停工,就让停工’的主张是不对的”。[12]当时,由于连年战争破坏,私营工商业普遍发生困难。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的一部分人都主张乘胜挤垮资本主义,致使民族资产阶级同党和工人群众的关系十分紧张。鉴于此,毛泽东在开国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上发表讲话,特别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13]他提出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和调整税收的办法,使工厂开工,从而改善和缓和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团结资产阶级。这一政策方针很快显现出巨大的威力,通过调整工商业、减少税赋等举措,国营经济得到了发展,私营工商业也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发展道路。

当国民经济恢复后,毛泽东马上开始批评“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思想,提出要消灭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1953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的讲话中,批评了刘少奇等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观点,指出:“所谓过渡时期,就是很剧烈很深刻的变动。按照它的社会深刻性来说,资本主义到15年基本绝种了。过去枪炮很激烈,不决定资本主义绝种”。 [14]1955年10月,在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说明“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在地球上绝种,变成历史的东西。”“资本主义这个东西是历史上发生的,也是要死亡的。它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去,就是‘睡’到土里头去”。[15]在此,我们不难看出,让资本主义绝种,只不过是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经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但在带来社会主义建设勃勃生机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来,单一所有制和单一计划体制的一些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如生产积极性下降,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下降,按钟点开店营业等,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此其间,苏联在长期建设社会主义中积累的问题和斯大林的错误被系统地揭露,这在我们党内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总结建国几年来自己的建设经验,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走怎样的路,一时间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焦点。针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搞活经济、扩大民主的初步设想,党的“八大”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过分集中的体制。1956年12月,毛泽东进一步发挥“八大”的思想,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他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的,合法化的,可以雇工。现在合作工厂做衣服要三个月,袖子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作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两年。退却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足。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10年、20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20年、100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6]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无误的看出,毛泽东并没有突破列宁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理论界限,他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并不是出于理论的自觉,而仍然是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的策略,是一种为了进攻而采取的暂时退却,只不过他认为这种退却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正因为这样,随着1957年下半年阶级斗争扩大化后,资本主义等私有经济在不断强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和阶级斗争的社会环境下,成为罪恶之源,成为被革除和剿灭的对象。

在毛泽东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几次倾向于发展市场经济,而却又与市场经济失之交臂呢?原因仍在于他没有认识到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资本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没有认识到发展资本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资本的充分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为的想消灭资本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几次靠近市场经济,并不是他的理论自觉,而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但他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在没有认识到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把发展资本等同于发展资本主义时,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必然使他在发展生产力与保卫革命成果的两难选择中,失却前者而选择后者。毛泽东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认识一方面建立在中国的国情基础上,尚不发达的中国民族资本和投靠洋人的官僚买办资本对他留下的是不佳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建立在他对马列经典著作中有关论述的理解上。我们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给我们送来的主要是列宁主义,或者是经过列宁咀嚼和加工过的马克思主义。且不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如何,仅就历史的限制来讲,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不可能是全面的。因为,马克思有关资本与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的相关著作,有些是在列宁去世多年之后才相继发表的。其中,《1857-1858年手稿》上下两册第一次发表的时间是1939年和1941年,距列宁去世时间有15年和17年。《法兰西内战?初稿》第一次发表的时间是1934年,距列宁的去世时间已有10年。由于历史的限制而发生的过错是不应该受责备的。

今天我们已经正确认识到发展资本的历史必然性,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条件下运用资本、发展资本以达到占有全部资本文明并最终消灭资本的科学道路。这是一条唯一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之路,也是一条通向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光明大道,只要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进,就一定可以达到理想的彼岸。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刘昀献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