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李建文:如何让“收入倍增”不成“被增”
李建文
2013年01月04日11:10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调整分配不公迫在眉睫

更应该高声呼唤的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带来社会公平,还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和文化氛围。北欧五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在0.25至0.26之间,是社会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他们20%最贫穷家庭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0%,大约为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一半。而且高税收没有阻碍经济绩效,瑞典、丹麦、挪威、芬兰人均GDP都是排在世界前位的国家。高税收也没有养懒汉,他们的失业率常在2%~3%的范围内波动,远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7%-10%的常规失业率。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富有挑战性。北欧国家的国民储蓄率平均为20%,接近19.7%的全球平均储蓄率。我国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有社会习惯因素,更是人们对各种后顾之忧担心的防御措施。近十多年,我国在支农、惠农、促进城乡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加强社保、教育、医保、住房等基本民生项目的建设上,财政政策均发挥着分配调节的积极作用。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都在同步提高,但人们的牢骚和不满情绪也在上升。这些情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内心反映。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民间调查报告认为:我国2010年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远高于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基尼系数的平均数0.44。高基尼系数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是我国效率优先原则发挥作用的体现,同时超过0.60的基尼系数也预示着我国家庭收入差距悬殊,减少机会不均,调整社会分配不公迫在眉睫。

实现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容易的,但“被增长”的感觉不美好,人民的幸福感与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同步实现需要大智慧来系统性规划。通过舆论宣传,依靠政府推进改革,让社会形成正向价值观,让人们感受到税收使用带来的好处,让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让民众的过度期盼回归理性,让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完善,人们才会充满自信、快乐地行走在倍增的道路上。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