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60后”地方大员与中国未来
竹立家
2012年12月27日14:2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60后”地方大员成长的社会环境及特点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要理解“60后”地方大员这一群体的整体特点,研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态度、行为特点等,就必须研究这一群体成长的整体社会大环境。因为个体的人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态度与行为习惯的。

  “60后”走向权力结构的中心,首先是“自然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因为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按照人的自然“年龄段”来说,“60后”正是个体人成熟的“黄金年龄段”,大约在40多岁到50多岁之间,正是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上升期”。因此,从年龄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60后”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事公务员职业的这批人在政坛开始“挑大梁”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与“40后”、“50后”那一代人走向“成熟期”过程中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60后”则是在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大氛围来看,如果说“40后”、“50后”那代人是在“斗争哲学”的社会氛围中成长的,其成熟履历完整地经历了从“共和国”建立之初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那么“60后”则是在“发展哲学”的社会氛围中成长的,从其走向成熟的青少年开始,就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氛围中成长的,对于“文革”少有记忆或感受不深,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意识形态”禁锢较少,而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较强,可以说,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与“前代人”在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有重大差别的、并居于“执政中心”地位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人”。他们的执政理念和方式肯定会有新的特点,会对未来30年中国走向“和谐哲学”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这就是说,“6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正是在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种社会状态“相互叠加”的情形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与前一代人相比,他们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正规教育。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他们相对具有较广的国际视野,在价值观上包容性较强,因此,在中国社会快速向“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阶段,“60后”逐步走向执政前沿,他们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形势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相对来说也有较大优势。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竹立家专栏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