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为什么要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2012年12月24日08:30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3.庞大的流动人口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大规模流动人口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巨大负担和压力,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翟振武:这种长时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了巨大的流动成本,对流动人口本身、流入地和流出地、整个国家和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担和压力,这种负面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远的。

  首先,由于流动人口每年的季节性回流,给国家交通运输业造成极大负担,也让流动人口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其次,流动人口往往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均拥有一套生活设施,不仅加大了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第三,频繁的流动使得流动人口不能够长期从事相同的岗位或者行业,不利于流动人口工作经验的长期积累,不利于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这就导致流动人口无法转变为具有现代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攀升,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家庭的完整性和功能面临严峻挑战。最后,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尤其是平等、公平等社会意识更加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与同辈城市市民的横向比较使得他们的权益意识更加强烈,由此衍生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更加尖锐,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隐患。

  中国已经走过的“虚高”的城市化道路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是必要的,也是适合国情的。但是,在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3亿和城市化率已经突破了50%的社会背景下,“虚高”的城市化道路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在方方面面都对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隐形的压力。可以说,建立在流动人口基础上的现行城市化道路不仅代价高昂,而且很不稳定,难以持续。

  4.如何看待一些不同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论点?

  目前一些不允许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翟振武:目前流动人口无法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限制农民进城生活、工作的原因已不复存在。

  目前一些不允许农民工转变成市民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有观点认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无法支撑规模庞大的城市人口,但是现实已经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说法,我国现在的农业已经在支撑着51.3%的人口在城市生活。还有观点认为目前城市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口,因而不认同让农民工转变为市民,但现实是2.3亿的流动人口已经在城市生活、工作多年。也有观点认为流动人口会影响城市市民的福利,这也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逐步解决。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促进流动人口有序定居城市、落户城市,实现流动人口有序市民化才是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出路。也只有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才能夯实城市化的基础,这将比单纯地提高城市化率更为重要。只有让流动人口彻底融入城市,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居民,才能促进社会融合,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5.如何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

  经济活动市民化、公共服务市民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户籍管理市民化。

  翟振武: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促进流动人口定居城市,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才能夯实城市化的基础。市民化的内涵应包含四个层面,一是经济活动市民化,要逐步缩小流动人口在就业、工资、消费等方面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差距,提高流动人口经济地位,实现经济平等;二是公共服务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在居住地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三是生活方式市民化,要让流动人口真正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区;四是户籍管理市民化,要打破以户籍为依托的社会管理体制,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壁垒。

  那么,应如何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1)要促进流动人口全面社会融合,促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到最终群体融入社会。(2)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应面向常住人口,而不仅是户籍人口,实现流动人口与市民的同等待遇。包括清除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障碍,实现子女教育“同在蓝天下”;实现与市民一致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覆盖率;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保障住房范围,改善其居住条件。(3)提供就业服务,促进流动人口获得长期的、稳定的工作。应加强流动人口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素质;完善就业体制,保证流动人口签订完善的劳动合同,获得与市民一样体面的工作;工资与收入应与市民同等增长,促进其生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4)形式上,也是本质上最重要的是实现流动人口入籍落户。

  当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就全国而言的,要有序进行。有些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本身已经很庞大,如何落实,还需要认真研究。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