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更珍惜劳动力,就业暂未受经济干扰
通常,经济好、就业旺,经济下行,就业困难。今年就业走出一条与以往不同的曲线,背后有哪些因素?
“经济一直在增长,只是增速下降,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与过去10年10.7%的平均增速比,回落态势明显。但这只是增速放慢,不是负增长。7.7%放在全球,仍算 “高增长”。“只要经济在增长,就会持续释放岗位。”
就业是经济的派生需求,但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存在“滞后效应”。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不会在第一时间轻易裁员。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时期,不少企业曾大量裁员。到2009年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企业不得不以更高的工资水平组织新一轮招工。“现在有经验了,能坚持还是要坚持一下。”周千红是福建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从9月起,经济显现出筑底回升迹象,这更让企业产生良好预期。
人社部对全国1.1万家企业的监测显示,全年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6、7月份返乡农民工数量有所增加,但往回走的同时也往外出,到第三季度末,农民工外出务工总数增长1.8%。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劳动力供求对比产生影响。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处于顶峰,其中16—24岁的年轻劳动力开始减少。
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10年,“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得到普遍认同。在沿海部分企业出现困难时,地方政府普遍实施“稳岗”政策,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岗位补贴、资金支持等。今年以来,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度增长了71%。
“这绝不是说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无影响。”莫荣表示。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更快,就业表现会更好。另一方面,经济放缓对就业的影响还未结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裁员将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