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白天亮
2012年12月13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程覆盖:适应流动性,做好无缝对接
●出台并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打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路径;
保证各类人员流动时的社会保障权益,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
最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广泛关注。搞面点加工的小袁,特意买了份报纸,反反复复看了几遍。
小袁户籍在河南农村,18岁职校毕业后就出门打工,北京、上海都干过。“上过三四年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后来换工作又停了。去年,村里动员,家人给上了新农保。现在,新换的单位又要给办职工养老保险。”他觉得,国家出台措施允许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是件好事。他已经决定在城市里发展、参保,但他很担心,老了后如果回乡居住,能不能真的按缴费地的标准领取养老金?
城镇化提速、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和小袁一样,对社会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全覆盖不仅是让该参保的人参保,还应尽可能地使其在每一个阶段都能顺利参保。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今后城镇化进程还将加速。城镇化加速带来的城乡人口流动转移频率加快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胡晓义介绍说,现在全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到城镇就业和定居,同时有上亿农民工在城乡间频繁流动。这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统筹城乡的步伐,破除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体制障碍,完善各种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转移办法,妥善解决跨地区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同时要求提高统筹层次、强化资金调剂,从制度上消除影响劳动力和人口合理流动的障碍。
目前的改革设想是,把新农保、城居保这两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逐步归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出台并落实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逐步打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路径。
就业多样化也对社会保障全覆盖提出新挑战。
林女士从前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后来辞职成为职业写手。收入不低,一两年完成一个项目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只是脱离了单位,社会保障成了问题。“医保还好,就在社区上‘一老一小’,工伤、生育之类的,我不太需要,就发愁养老。”她曾经把社保关系挂在一家朋友的公司上养老保险,但没能挂靠太久。她也曾咨询过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养老保险,但后来因为手续繁杂、证明不全而放弃,而且从前在事业单位认同年限的养老保险也无法一并确认。“新职业不断涌现,就业越来越多样,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应当与时俱进。”
传统的社会保障管理以稳定就业群体为对象、以用人单位为依托。现在,随着多种所有制格局和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灵活就业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都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保障,要面对数以亿计、时常变动的参保个人。社会保障全覆盖,也意味着要保证参保人终生准确记录其权益和相关待遇的结算、支付。这就要加快改进管理手段、提升服务能力。
“社保必须主动适应参保人流动性、就业多样性的特点,满足参保人便捷性的诉求。”胡晓义说。
据介绍,今后我国将大力推进制度、体制的整合,保证各类人员流动时的社会保障权益,最终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人社部的规划是,对各项人员社保基础信息的统一集中管理,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应用,按人手一卡实现对各类社会保险参保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其中到2015年末,发放数量将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