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党建政治

北京时间12月10日,他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接过诺贝尔文学奖奖章

寻找文化强国密码:为什么是莫言

人民网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2012年12月11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后盾

中国热让图书更亲民

一个国人可能不知道的细节是,在以前的西方出版市场,中国作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图书馆。考虑到销量和成本的问题,中国小说往往精心打扮成精装版,再隆而重之地走入图书馆的深院中,在一般的书店中难觅踪迹。比如精装的英文版《红高粱》,在亚马逊上最便宜也要近200美元,普通民众显然不会问津。中国文学的孤独,可想而知。

市场的冷淡,令陈安娜三年呕心沥血译出《生死疲劳》瑞典文版后,只有承诺分文不收,鹤出版社才能在收支平衡的底线前开印1000册。

但是,现在再到斯德哥尔摩的各大书店,书店的橱窗或主要图书展台上,都醒目地码着莫言的3本瑞典文译本。亚马逊也推出了莫言作品的简装本,售价不过7.95美元。

这其中,当然有诺奖的催化效用,不过更宏大的引擎,是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

未来中国走向何处?这不再只是各国政要的命题,普通民众也渐渐关心起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和文化,而莫言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无疑是有效的渠道。

“中国人如今终于可以放松了。”面对中国国内兴起的“莫言热”,陈安娜乐见其成,“以前中国人一直很关注何时获奖,现在目标实现了。更希望热闹之后,文学本身的地位能有所提升,能有更多的人喜欢阅读。”

不过,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大、距离还不够远,用陈安娜的话说,“汉语文学和英语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对等。” 在中国,一个文学教授如果不知道莎士比亚,会被人嘲笑。而在西方,一个教授如果不知道《红楼梦》,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希望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能够逐渐改变。”陈安娜说道。

这一晚

世界注视他

瑞典时间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当地时间下午4时30分许,颁奖仪式在瑞典王室乐曲《国王之歌》的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莫言身着黑色燕尾服缓缓走入,与其他领奖人逐一登上领奖台就座。诺贝尔基金会主席马库斯·斯托尔克首先致辞,欢迎获奖者来瑞典参加颁奖仪式。

“请……”当这句熟悉的中文,从瑞典文学院成员瓦斯特伯格口中滑出,全世界的目光瞬间凝聚到同一个人——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领奖台上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章和证书。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持久,热烈!随后,现场乐队奏响了《阿拉丁组曲之中国舞曲》,音乐厅里回荡着音符中的“中国元素”。

“莫言的想象力穿越了人类的历史,他是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的致辞,毫不吝惜对莫言的赞美。

在当地时间下午5时45分许,颁奖仪式结束,获奖者的朋友和家属纷纷上台合影,其中就有莫言的夫人杜勤兰女士。瑞典王室成员、政界领导人及其他各界人士共1500余人出席了此次颁奖仪式。(综合本报驻瑞典记者刘仲华及新华社报道) 

上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