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迟福林:二次转型与改革更具历史挑战性
2012年12月06日16:0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李民:开会不念稿子 主要是力戒形式主义

李民:“转作风”事关党的生命历程

新一代领导人发出的“中国声音”

中南海发出的改革强音耳目一新

中央改进作风“8条军规”啥用意?

王岐山开会谈反腐禁念稿 专家建议官员公开房产

迟福林 博士生导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万鹏)国务院最近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副总理会上一席“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讲话引发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迟福林院长从多方面详细解读了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他认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推进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未来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从消费需求看,2011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 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走向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这个目标的提出,社会各方面予以普遍关注和很高的期盼。我的理解是,实现这个目标,不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约 23%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努力达到 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到6亿人左右。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对未来10年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意味着巨大消费需求潜力的释放,从而支撑年均7%—8%的中速增长;意味着利益关系调整的新突破,从而奠定“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意味着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从而形成走向共同富裕的大趋势。

推进投资的转型与改革,谋求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究竟是以投资为主还是重在扩大消费?我的看法是,我国尚处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投资率符合基本国情。问题在于,多年来投资率居高不下,投资规模增长过快,由此使投资消费失衡成为经济生活的突出问题。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需要加快推进投资转型。一是尽快改变投资结构;二是优化投资来源;三是调整国有资本配置格局。

迟福林指出,走向公平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使政府能够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二次转型与改革,与一次转型与改革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更具有历史挑战性。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总体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迟福林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